“為了嘉獎這些兄弟的忠勇,軍委會決定追授他們一等軍功,授予忠武勳章一枚,授予‘烈士’封號,其家人獲撫恤金二十兩。”
在軍士們炙熱目光的注視下,李少天一揮手,朗聲說道。十五名少尉捧著一個精致的紅色錦盒走上了觀禮台,神情嚴肅地立在了那些捧著牌位中尉的身後,紅色錦盒裏是一枚以鍍金的圓牌。
圓牌的正麵上方是兩柄交叉在一起的利劍,利劍的下方寫著三個紅色的字體――一等功,背麵則寫著獲獎者的姓名、年齡、籍貫及戰死地點。圓牌頂端的小圓環上係著一條紅色的綢帶,供人佩戴在胸前。
“送兄弟們上路了!”
一名上尉端著一個托盤來到李少天的身旁,托盤上放在三大海碗的白酒,他將三碗酒水傾灑在觀禮台台下的土地上,率先走下了觀禮台,那些托著牌位中尉默默地跟在了他的身後。
此時,號鼓齊鳴,校場上的士兵們齊刷刷地向著捧著牌位的隊伍敬禮,在牌位隊伍後方是五大高官和四位大校。
軍營右側有一個山頭,山腳下已經建起了一座嶄新的祠堂,門上方黒底紅字的匾額上寫著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忠義祠,專門用來供奉戰死者的亡靈,祠堂的後方的那個山頭就是李少天劃出的墓區,矗立著十五座嶄新的墳墓。
忠義堂和觀禮台之間的路兩側站滿了士兵,每當李少天經過時眾人都會莊嚴地敬禮,對於那些戰死的兄弟們,他們是既欽佩又羨慕,欽佩其生前表現出的忠勇,羨慕其死後獲得的榮耀。
忠義堂和那些墳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新鮮的事物――忠義陵園。忠義陵園隸屬於後勤部管轄,李少天專門設立了一個“陵園管理處”,負責天殺軍戰死者的善後事宜以及管理陵園的日常事務。
對於忠義陵園的建立,雖然襄州城內的那些權貴們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李少天這是在收買軍心、虛情假意,有的人認為李少天這是體恤下屬、身體力行,但百姓們則無不讚歎李少天的仁義,天殺軍的軍士們更是倍受鼓舞,士氣高漲。
三月,春暖花開,萬物複蘇,整整一個月,李少天都在拉練部隊,足跡遠至房州和均州。沒辦法,天殺軍是新軍,所謂行軍打仗,隻有先學會了行軍,那麼才能打仗。拉練期間暴露出了天殺軍在行軍中的許多不足之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四月一日,天鷹軍、天虎軍、鎮兵隨州大營、鎮兵代縣大營和鎮兵均州大營的統領接到趙漢的命令,齊聚襄州城。
元宵節才剛過沒兩個月,各位統兵大將們都很奇怪趙漢此時傳招他們的用意,坐在將軍府會客大廳裏相互間交談著,打探著消息。
天狼軍、天鷹軍和天虎軍的六位都督坐在大廳的左側,以天狼左軍都督胡文禮為首,鎮兵四大營統領和李少天坐在大廳的右側,以襄州鎮兵大營統領楊奇為尊,資曆尚淺的李少天隻能排在末尾。
李少天和坐在他身邊的顧天威低聲談笑著,隔著一個座位的代縣大營統領趙清時不時地插上兩句,相談甚歡。跟恩怨複雜的牙兵比起來,由趙漢一手建立起來的鎮兵相互間則沒有那麼多的糾葛,彼此還算團結。
說話間,趙漢走進了大廳,屋裏的將軍們連忙一起站了起來,待他落座後這才坐下。衛兵們就勢關上了大門,站在門外遠遠地警戒著,禁止任何人靠近。
“諸位,今日招大家來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趙漢環視了一眼下首兩側的眾人,雙目寒光一閃,沉聲宣布,“本將軍決定四月十五日攻打王本仙,結束山南東道的亂局!”
此言一出,堂下之人皆大驚失色、麵麵相覷,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過突然,王本仙可也養著十來萬大軍,實力比趙漢隻強不弱。李少天也是一臉的驚愕,好似剛聽到這個消息一般,有幾個人的目光已經不經意間掃向了他,悄悄觀察著他的反應。
不過,李少天的表現使得那些目光的主人頗為失望,悻悻地移開了視線,暗暗揣測著趙漢的用意。尤其是幾個牙兵都督,不由得懷疑趙漢這是想借刀殺人,趁機消弱牙兵的力量,在互相對視了一眼後,心領神會地結成了反對出兵的統一戰線。
“此次出兵,天殺軍全體出動,天狼軍、天鷹軍、天虎軍、襄州大營、均州大營和隨州大營各抽兵一半。代縣大營不動,防守忠武的馬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