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孤獨的奧術之路 008 實驗(2 / 2)

馬丁在心裏找了一堆理由,將紙張轉交給了布萊恩,布萊恩看到紙上的東西,也是發懵的狀態,他的反應多少讓馬丁感到一絲安慰。

……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查理的精密視野中,啼哭草以一種肉眼難辨的方式,快速生長,果然是七天就能成株的植物,生長勢頭比一般植物要快多了,讓查理有一種緊迫感,啼哭草長得越快,留給他研究的時間就越少。

布萊恩也知道查理對於這場比試的重視程度,因此,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極致,名單上的東西分門別類采集好,用袋子裝起來,整整齊齊,數量也不少。

十分鍾過去,布萊恩趕了回來,帶齊了全部的東西,這些東西經過監管者的審查之後,轉交給查理。

接下來,查理開始製造他的秘密武器。

查理準備一個大的陶盆,在陶盆底部撒下一層土,用水滋潤了一遍,將腐葉、腐葉、果皮、秸稈、廚房垃圾絞碎,和鳥糞拌在一起,按照芯片中,自製肥料的科學配比和泥土混合在一起,一層又層撒上去,每撒一層,用水潤一遍,直到陶盆滿滿當當,塞了一盆黑色的雜物。

查理用袋子將陶盆口一層又一層蓋住,密封起來,將它放到房間的一個角落,又掏出魔法手杖,施放了一個變種的“火焰之手”,保持陶盆四周的溫度在40度左右。

發酵是製造有機肥的必須步驟,一般發酵的周期相對較長,需要提前一段時間準備,查理沒有時間,隻能人為提高溫度,以加快發酵的效率。

“這玩意兒大概能替我爭取一到兩成的勝算吧!”查理心中默念。

然後,查理開始進行幼苗的實驗,第一輪光照反應。

查理在紙上寫下一行字:

一組實驗體,啼哭草幼苗兩株,強光環境,水分濕潤,無施肥,氣溫21度。

二組實驗體,啼哭草幼苗兩株,微光環境,水分濕潤,無施肥,氣溫21度。

三組實驗體,啼哭草幼苗兩株,無光環境……

為了突出實驗效果,必須排除其他因素,因此,除了光照效果不同,其餘條件一模一樣,而每個實驗體包含兩株幼苗,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因為一些不可預知的特殊狀況,幹擾實驗結果。

接下來是漫長而枯燥的等待時間,查理必須憑借肉眼分辨這六株幼苗的生長發育狀態。

……

三個小時過去,查理開始觀察實驗結果。

一號實驗體,兩株幼苗均發生一定程度的萎縮,生長輕度抑製,二號、三號實驗體,長高321微米,生長正常,但兩者對比並不明顯,和預期的結果差不多。

第一輪實驗結論:強光環境會抑製啼哭草幼苗的生長。

光照實驗算是積累了一小步,雖然效果不是特別理想,但至少排除了一種因素。

第二輪溫度反應。

溫度分了三個檔次:10度、20度和30度,又分別置於微光和無光的環境中,這一次分了六組實驗體。

這一輪的實驗時間設定了六個小時,時間越長,差異就越大,越能區別不同條件的效果。

透過窗戶往外看,外麵的人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布萊恩還有自己的事情,馬丁也耐不住比賽的枯燥,離開現場,隻留下兩個監管員監控實驗場地。

又是一輪漫長的等待……

直到日落西沉,窗外一片黑暗,生物鍾喚醒了查理,他看向門鎖,完好無損。

然後,查理開始查看第二輪實驗的成果。

查理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發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卻是驚喜,勝算又多了兩成。

微光和無光環境的實驗體開始出現差異,普遍來看,微光環境下的幼苗生長更迅速,所有實驗體的芽葉已然展開,而高溫狀態下的無光環境的幼苗表現出抑製反應。

與此同時,三組處於微光環境的實驗體,又有些區別,10度下的幼苗個體生長最為迅速,也最健康,芽葉不光全部展開,葉片更大,灰白色透出一絲淡紫色,區別於其他個體,長勢最好。

查理懷著輕快的心情,寫下第二輪實驗結論:微光環境下,保持低溫,是啼哭草幼苗發育最好的環境。

如此一來,查理找到了兩個有利因素,又積累了一點點優勢。

這時候,門外傳來敲門聲,到了晚餐時間,查理遮擋住房間內的布置,打開門,取到食物後,將房門鎖死。

晚上,實驗繼續,而第三輪將是濕度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