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人生巔峰(2 / 3)

“但若是說他有本事默不作聲整垮徐千章那個老狐狸,我也覺得不大可能。”

黎雋冷著臉,道:“也許徐千章就是抱著這種心思,覺得李全厲害是厲害,但不至於厲害到這個地步,所以才在陰溝裏翻了船。”

“我就簡單的給你二人歸納一下李全的豐功偉績。”

黎雋從清水溝說起,包括木訥二十年摔一跤摔好了腦子,創立了獨特簡易的刺繡手法挑花刺繡。

如今挑花刺繡風靡黎國,為底層民眾解決擺件昂貴的難題。

之後縣試得案首,一路直上,最後成功取得狀元頭銜,入翰林任修撰。

上任第一年,自薦去治理蝗災,弄出了飛蝗宴,自此黎國不再鬧蝗災。

說到這裏,黎雋停了停,“接下來還要我繼續說嗎?寧王的覆滅李全居功至偉,之前的的流言不是流言,確實是他給我獻計弄垮沈家,我如今一身臭名也拜他所賜。”

黎裕和黎勳目瞪口呆,此人經曆太過傳奇,所做之事都是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挑花刺繡居然是他創立的……李全在科考之前竟是個傻子嗎?”

黎雋點頭,“通俗來說,是,那樣的人被世人稱作傻子。”

說罷,看了看那二人的神情,又道;“所以,你們覺得……李全有沒有本事把徐千章和黎疏拉下馬?”

二人麵麵相覷,黎勳麵色終於嚴肅下來,“這般看來,倒是不無可能,我們要如何才能製止他成為內閣輔臣?”

黎裕道:“可能比較困難,李全的自身能力折服了不少人,幾乎大部分人都覺得他值得深交,而且如今黎洛那個小崽子正得寵,明眼人隻怕都不會願意站到他二人的對立麵。”

黎裕不免有些挫敗,要不是家族逼他奪儲,失敗後麵臨的是被趕盡殺絕,他都要忍不住去追隨李全了。

黎雋沉吟片刻,道:“讓你們各自的人堅決反對李全入內閣,以資曆不夠為由。”

黎勳為難道:“四皇兄,臣弟在朝中無人,此前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人脈,都已經被黎疏斬得差不多了,隻剩下父皇身邊的秉筆趙行和內務府總管陸明相對有用。”

“但是這兩人無法插手閣臣任用,哪怕父皇病入膏肓,宦官也不可能左右此事。”

黎裕垮著肩,“父皇有意抑製我母族發展,我同樣被大皇兄打壓,隻怕要全靠四皇兄了。”

黎雋臉色很難看,名義上說是聯手合謀,實則各懷鬼胎,都盼著對方出力鬥個兩敗俱傷,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旁的二人心知肚明,黎雋心性涼薄,主動拉他們合作,隻不過是想利用他們擋刀而已。

若是黎雋登上皇位,他們二人將沒有一線生機。

倒是因為黎雋把李全的事跡說出來,讓他們覺得李全比較有人情味,說不定可以去攻略李全。

隻要李全能夠幫助自己,有三分之一的文官追隨,還有一群武將,加之自己殘餘的這點力量,拿下諸君之位綽綽有餘。

黎雋語氣涼涼道:“別想了,我無數次試圖拉攏他都以失敗告終,如今他有黎洛這個得寵又容易掌控的人選,會轉身幫你我?”

黎雋視線掃過二人,“所以,要麼全力以赴贏取一線機會,要麼就等黎洛登基再來追悔。”

“知道了四皇兄。”

三人就此散去,也不知各自在背後做了什麼舉動。

華元帝有意為之,景天的名字留到了最後,但是遭到其中兩個閣臣與三位尚書的極力阻攔。

理由就是資曆不足,當年周居和三十入內閣,頂著最年輕閣臣的名頭,是因為周居和十八歲就為官,整整十二年的資曆。

而景天從踏入仕途開始,為官年月才四年左右,怎麼可以力壓眾多為官二三十年的翰林學士?

景天畫了整個朝堂的關係圖,早就料到會是此等局麵。

對於那兩個食古不化油鹽不進的守舊派閣臣,景天無可奈何,三位尚書也是因為各種關係不容易鬆口,以至雙方勢均力敵。

但是他手裏好像還有一張牌沒有打出去。

景天從書房找出一本冊子,翻看幾許,摘抄一頁折起放進信封,滴蠟密封起來,遞給身邊護衛。

“送到兵部尚書府上,確保尚書大人親手開啟。”

護衛接過信封,領命送往兵部尚書手中。

信送出去第二日,兵部尚書改口,支持景天升遷為內閣學士。

形式瞬間偏向景天,華元帝本就有心扶植黎洛,如今多了一人支持,順勢拍板定音,讓吏部出調任文書。

景天成為黎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閣臣,年僅二十八歲,穿上大紅官服,被人尊稱一聲大學士。

黎雋怒不可遏,不顧皇子身份,前去質問兵部尚書,原本說得好好的,為何卻突然改口?

兵部尚書隻是深深看了黎雋一眼,“四殿下,你好自為之。”

黎雋不明所以,“你說清楚。”

“臣言盡於此,日後與李大學士相關事宜,不要牽扯於臣。”

兵部尚書說完轉身離去,留下黎雋摸不著頭腦,隻能猜測景天握住了兵部尚書的把柄。

黎雋猜的**不離十,景天給兵部尚書的信,隻是抄了陳君然從寧王那裏拿回來的冊子。

兵部尚書曾是寧王的人,寧王給了他不少好處,逐一記錄在冊子上。

當初景天默寫的冊子上沒有兵部尚書,因為柳鎮寧收得太快,景天還來不及看到兵部尚書的名字。

直到拿到原件,景天才知道漏了不少人。

景天隻是把兵部尚書曾收下的東西列了個清單送過去,兵部尚書立刻懂得景天的意思。

除非兵部尚書想玉石俱焚,否則都會選擇沉默以對,被迫登上景天這條船。

景天猜兵部尚書不會舍得當下的生活,當初都能收下寧王給的好處,如今自然也能背叛黎雋。

事實證明,此舉有用,他真的入了內閣為臣。

家裏李老漢等人聽聞景天成為閣臣,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但聽上去很厲害的樣子。

不亦樂乎忙著招待來送禮的人,看旁人臉上羨慕的神色,心裏一股爽意油然而生。

黎洛對兵部尚書的改口十分好奇,趁著景天進宮給他講課,非要纏著景天告訴他到底是為何。

景天不得已,道:“殿下,這些都是因為統計數據和注意細節,很多時候細節決定成敗。”

黎洛不疑有他,他見過景天的統計圖,平時不明顯的東西,列舉出來便清晰可見。

“老師,父皇會不會封我為太子?總覺得父皇把我當做儲君來培養,告訴我待日後老師的作用發揮到頂峰之後,就要慢慢著手壓製,全方位的壓製,不能讓老師像徐千章一樣。”

景天問道:“那殿下是怎麼回答的?”

“我幹脆的應下了。”說著,黎洛急忙解釋道:“我並非真的要過河拆橋,而是因為老師說過,父皇喜歡殺伐果決,不喜歡婦人之仁,我要讓父皇看到我的氣魄。”

景天撫掌,道:“做得好!這樣殿下離太子之位更近了一些。”

話雖如此,但黎雋依然是黎洛強勁的對手,因為黎雋同樣殺伐果決,而且背後的家族沒了,讓黎雋登基不用擔心外戚權勢過重。

至於黎洛,晟妃沒有家族後盾,景天作為黎洛的老師,是暴發戶人丁稀薄根本算不上什麼家族,也不用擔心。

在景天看來,六皇子比較懦弱,不足為懼,七皇子行事相對詭秘,狠辣與黎雋不分伯仲,但是遠不如黎雋幸運。

封太子這件事,還真就說不好,如今隻能靜觀其變。

自景天入內閣以後,黎雋仿佛徹底消停下去,不再試圖搞些小動作,與六皇子七皇子斷了合作。

每日抽空去看華元帝,在華元帝榻前一呆就是數個時辰,給華元帝念奏折,幫忙處理政務。

黎雋搶了黎洛的活兒,基本黎雋去看華元帝時,都是與黎洛分攤這些事。

黎雋為人子盡孝跟前,黎洛就算不滿也不能表現在麵上,隻能每日在華元帝麵前與黎雋上演兄友弟恭。

華元帝倒是顯得心情不錯,兩個兒子各有千秋,相處也還和睦,若是情況允許,日後相互扶持將會所向披靡。

若是二人各自容不下對方,無論是誰執掌大黎江山,他都可以放心。

後繼有人啊後繼有人!

六皇子和七皇子不在華元帝考慮範圍內,這麼些年看下來,那二人明顯不如這二人。

而且那二人背後的牽扯華元帝也不是很喜歡。

因著黎雋的前科,景天以為黎雋又在憋什麼損招兒,但是過了小半年,黎雋依然安安分分,沒有任何額外動作。

華元帝越來越不得勁,卻遲遲沒有將太子的人選定下來,大約是難以取舍。

景天終於反應過來,黎雋是看明白了局勢,既然玩陰謀詭計玩不過,拚絕對的黨派力量也拚不贏,索性跟黎洛一起在華元帝麵前刷起了好感度。

不得不說黎雋很有想法,經受接二連三的敗勢後,以殘破的羽翼跟平穩飛行的黎洛拚了個不相上下。

黎雋不動作,他們可以有動作,景天講課時提點了黎洛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