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機會降臨(1 / 2)

就這麼渾渾噩噩,從口袋掏出零碎錢,數數還有300多,最後的家底了,蘇雲從來沒有感覺這麼愁苦,把電瓶車弄進屋裏,打開電視,心裏一陣空虛。有時在很快樂的時候,突然一下子就不知道怎麼了,心裏就空落落的,不想見別人,也不想做事,做什麼都很懶散。也許是因為寂寞吧。

畢業三年了,蘇雲突然覺得很淒苦,前兩天與一個朋友聊天,

他問蘇雲:“有沒有想過在哪裏買房子啊!”

蘇雲:“沒錢買”

他說:“不太可能吧,出來三年總會有點積蓄吧”

被他這樣一說,蘇雲回想了這幾年來的點點滴滴,反問自己?

畢業這麼多年

我得到了什麼??

金錢——沒有

愛情——沒有

人脈——沒有

畢業後才知道,理想是虛無的,麵包才是實在的。理想換不來麵包,麵包帶不來理想。但是,麵包可以讓理想有延續下去的力氣,但是理想是照亮希望的燈塔,如果生命中沒有了理想和信念那麼整個人就隻剩下一具軀殼。

三年多,陸續換過很多工作,收入還是很不錯,但是身為家裏老大,畢業後承擔了家裏的大部分債務,弟弟的結婚錢還是自己拿出來的,弟弟開渣土車,妹妹工廠上班,收入都不高。

現在的工作是做信貸,其實就是做資金的掮客,和朋友合夥在小區租了一個辦公室,簡單的說,就是資金中介,把有錢的人介紹給需要用錢的人,通常和銀行等金融部門打交道的比較多,介紹成功後,從中賺取傭金的人。每個月收入也就隻能是個七八千塊錢。

蘇雲不是個對錢有大概念的人,往往進口袋一筆就花一筆,銀行信用卡還欠著五萬多呢了,朋友也欠著兩萬多,陸陸續續也欠外債七萬多,從來沒有為這點錢發愁,相信隻要等來機遇,慢慢會還掉的。

看著鏡子中消瘦的自己,灰暗的臉色,哦,今天還沒有刮胡子,165的個子,算是三等殘廢,其實其他都挺好,就是這個個子太矮了,讓自己稍微自卑。所以認知中的27年中,沒有那個姑娘認真的中意過自己。

雖然已經不是純男,但是想想人生也是一個悲劇。打開書,強迫自己充電,蘇雲覺得很煩躁,這種莫名的煩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上學的時候,沒有壓力,非常喜歡看書,基本是每天都會泡在圖書館。

讀的書越多,他反而越迷茫,這些理論都是“對”的,但也都是“不全麵”的。更重要的是,這些知識是對已發生的事件的總結,而在事件的進行過程中,總是充滿了向其他方向發展的“不確定性”,這些已經被簡化的“死”的知識不能使人有效的把握這些“不確定性”

當一蘇雲開始思考人生和社會的時候,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複雜,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等方麵無不影響著這個世界的進程。自己在那一時刻深感這種複雜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個人自己如此的無力和渺小,天真的想要博覽群書,全麵的學習多方麵的知識以“消除”未來的不確定性;希冀找到一條由“真理”鋪就的道路,然後“堅忍不拔”但卻“一勞永逸,不加思考”的走下去,以獲得一段幸福的人生。因此蘇雲奉行著“博而不專”的學習方式,把文學、政治、經濟、法律、曆史、軍事等所有的知識都視為自己生命中不可,蘇雲豔羨錢鍾書先生“橫掃清華圖書館”那樣的生活,而且為之付出幾乎所有的心血。

但蘇雲還記得七年前自己初次踏進圖書館的那一刹那既興奮又痛苦的心情:興奮的是這裏有這麼多好的藏書,高中三年的奮鬥使他們終於屬於自己;痛苦的是知道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看不完這裏的藏書。我已經意識到“橫掃圖書館”的生活並不屬於自己,因為這既不可能,也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