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的漢子心情很好,一路上大聲唱著鄉間的民歌,唱累了,口渴了,回頭在車上拿水囊,不經意瞥見小玉郎正小聲哄著別扭的蘇采蘋,而蘇采蘋一臉掩飾不住的嫌棄神情。
他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道:“看兩位的穿著和氣度,一定是從大城市裏來的,而且還是富貴人家的老爺和夫人吧,想必坐不慣我這牛車。鄉下人家沒有馬車,請兩位將就一下,很快就到了。”
小玉郎含糊地回了一句“不礙事”,說兩人是新婚不久的夫妻,來此處走親戚的,又問那漢子是否車上的東西都是要拿到集市上去賣的。
駕車的漢子開心道:“都是拿去集市上賣的,不過不全是自家的。蔬菜瓜果是自家地裏種出來的,雞鴨是我娘子喂養的。那些鮮魚則是幫鄰居王二賣的。他原本是要與我一起去鎮上趕集的,誰知早上剛起床,就發現他的老母親感染了風寒,於是急匆匆趕往鄰村請郎中去了,臨走前托我幫他把這些魚帶到集市上賣了。”
“大哥是好人。”小玉郎由衷讚道。
聽見小玉郎的稱讚,漢子嗬嗬笑了笑,“鄉裏鄉親的,誰沒個困難的時候呢,隻是舉手之勞而已。這次我幫了他,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是我需要他的幫忙了。”
牛車雖慢,但終究還是到了鎮子上。這鎮子人口不多,所處位置並非交通要道,隻有在趕集日才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
遠遠看見熱鬧的集市,心情低落的蘇采蘋總算是展露了一絲笑容。
小玉郎謝過駕車的漢子,小心地扶蘇采蘋下了車,與她把臂同遊。兩人邊走邊看,感受著與燕都不一樣的民俗風情,直到肚子餓了,才發覺看得太過投入,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午時。
兩人找不到大酒樓,隻能將就挑了一間比較幹淨的飯館,在靠窗子的一張桌子前坐下。這飯館建在一條小河邊,河岸上種著幾棵垂柳,對岸則是他們剛剛逛過的集市。
他們在小二殷勤推薦的招牌菜裏選了三個菜、一個湯,沒有要酒,就著白米飯吃了起來。許是因為餓了,加上廚師的手藝還不錯,不僅小玉郎,就連蘇采蘋也吃得很香。
飽餐之後,小二還貼心地送上解膩的茶水。反正也不急著回家,兩人就一邊喝茶,一邊看外麵的風景。
就在此時,飯館裏走進了三個從外地來鎮子上收皮貨的商人。他們也挑了一張靠窗的桌子,正巧就在小玉郎和蘇采蘋這張桌子的旁邊。他們一開口說話,小玉郎和蘇采蘋就聽到很親切的燕都口音。
在這偏僻的小鎮上遇到同一個地方來的人,真是有緣。他們又坐的那樣近,說話的聲音也沒有故意拔高或者壓低。於是,這三個皮貨商人之間的談話內容,不需要小玉郎和蘇采蘋刻意去聽,就全部落入他們的耳中了。
皮貨商人們點完菜就開始閑聊起來,聊著聊著,突然說起了不久前在燕都發生的一件事情。
身穿藏青長袍的人道:“真沒想到,前丞相府的二小姐、堂堂四品官員的夫人竟然會與一個戲子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