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入學(1 / 1)

李白料想,這位先生定是學究一枚,鑒定完畢,這麼熱的天,鄉下小鎮,又沒有什麼學長,名家,穿這麼身漢風古裝,長袖飄蕩,寬裳跌動,雖然飄飄然好不瀟灑,但是也未免太麻煩,太熱了吧,

綿州在這巴蜀之地也算是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胡客商人不計其數,李白平時也經常見到滿臉大胡子披著棉袍或者羊皮的胡商,

所以青蓮鎮人人開明,除了夫子還是漢杉高冠,其他的人,不光是平民走卒,就連李白父親也是為了為了方便經常穿簡潔的胡裝,小翻領,短袖,短裳,下著胡腿,褲子一樣,能夠空出雙手雙腳,而且不像漢服那麼講究裏三層外三層,方便快捷,

平時穿的人還挺多,

比如今天,李客就是黑色綸巾帽,藍色棉布杉,胡人樣式,翻領平襟,束腰長褲,短袖布靴,幹淨利落,行走如風,

三個人互相的看著對方,李客穿著最流行的胡風濃鬱的翻領窄袖杉,一臉仰慕的看著先生寬袍大袖瀟灑的搖頭換腦的沉浸在自得中

李白在棗樹下,穿著短羅襦,罩在身上,看著兩個人,不理解他們兩個到底是怎麼了,不就是老師教的三字經是對的嗎,有那麼難嗎,不就是讓小孩好好聽話讀書嗎

前世的經驗楊光體會不到這個時代知識傳播的困難,基本上依靠口口相傳,錯誤率極大,如果再遇到有嚴重口音的老師,學生能把字全部讀對,是很難的一件事,

竹簡和錦書都是這個時代主要的記錄知識的方式,竹簡雖然製備簡單,價格低廉,但是印刷困難,傳播能力有限,一車書也不過,現在一部字典大小的大部頭的書的內容,一部書簡不過百十個字,

錦書的書寫比較容易,而且攜帶方便,容易傳播,但是錦緞價格高昂,平常百姓見到見不到,更別說奢侈用來書寫了。

李白好奇的看著頭頂上開滿小黃花的巨大的棗樹,清風飄過,一陣小黃花飄落下來,想著棗子到底什麼時候會熟呢,到時候要多摘一點,

春秋時期就已經有野山棗了,一米的荊棘上會長出鮮豔的棗來,詩經裏麵還經常會歌頌棗,酸酸甜甜的愛,

隻是能長到這麼大的棗樹,肯定是有能力培育,把山棗和其他果木合二為一,這可是神仙術,所以接出來的棗子又大又甜,一般可是難得見到,聽說隻有帝王家的園林才有種過,

平常的王侯將相能得到帝王賞賜往家裏嫁接一截神仙棗的嫩枝種在家裏,就已經不得了了,能夠三五年之後吃上棗子

在整個青蓮鎮李白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棗樹,不過就是不知道這是一個傳說中的大大在大棗樹,還是某個老翁種了幾十年的酸棗樹,

雖然都是都是棗樹卻截然不同,大棗樹棗子有像鳥蛋那麼大,而且很甜呢,酸棗樹就不過是山上的荊棘棗樹長大之後的放大版,和山上的口感差不多嗎

這還未入學,李白就盤算起來這青蓮鎮唯一的一顆大棗樹,說來這大棗樹也不是什麼達官貴人賜予,倒是人傑地靈的原因,當年一個老道路過此地,隨口吐了一口棗核,

誰成想這裏土地肥沃的可怕,周圍都是糞水橫流,本來不易成活的棗樹就這麼幾百年如一日的長了起來,現在已經是青蓮鎮的寶樹了,每年棗熟了之後,都要舉行宴會分棗吃,

隻是現在離棗子成熟還有大半年要過,黃色的小棗花,紛紛落落,引來不少蜜蜂盤旋,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