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飲酒過後複過數日,關東應召之諸侯盡皆抵達,各自安營紮齋,綿延二百餘裏。作為東道主的曹操殺牛宰馬、烹羊煮雞,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是時,河內郡太守,兗州泰山郡人王匡王公節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聞言眾諸侯不由麵麵相覷,目光閃爍,心中思度飛轉。
曹操見機,立刻接口順言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袁紹麵露得色,故做謙虛道“在坐者皆為英雄,紹何德何能爾命令諸侯?還是令擇高明為好。”
知機者眼光一轉,忙複言勸說。期於諸侯也知此為最好選擇,也是紛紛勸言道“非本初不可!”
如此三次之後,袁紹答允下來。
然眾人皆未注意,端坐於帳中左位的袁術卻是目淫色,滿心的妒憤。
你到為何?原因卻在兩人的出身上。袁紹是庶出,乃過繼到袁成一房之子,而袁術則為嫡出之子,在古代這種嫡庶分明的年代,身份地位顯高於前者。但袁紹卻深得袁逢、袁隗喜愛,尤甚袁術,因此袁術暗恨之,自小便於其隔。
現在又見眾人寧推一庶子上位也不言他,心中更是暗恨,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造成了後麵的種種事端。
這些事情暫時略過不提。話說第二日,諸侯命眾兵搭建好三層祭台,周邊遍插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強袁紹登台領職祭天。
袁紹整衣配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放言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言畢,袁紹抓筆切掌,歃血入酒,滿飲而下。
四周諸侯聞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這個時候,他們到還都是忠臣。”放目掃視了一眼周圍諸侯模樣的伊藤成心頭暗道“可惜,其中某些人忠不持久,一年便忘……”
歃血罷了,袁紹步下祭台,與眾諸侯回歸大帳,依爵位高下與年齒在帳中兩旁依次坐下,縱酒飲宴。
如此數巡過後,曹操突然出言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袁紹立刻接口說道“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眾人皆肅顏應諾。
接著,袁紹複又道“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陷要,以為接應。”
話落,長沙太守孫堅立刻挺身而起,抱拳道“堅願為前部。”
袁紹大喜,讚道“文台勇烈,可當此任。”
隨即孫堅退席而出,點兵拔寨,引本部兵馬殺奔向汜水關。
目送孫堅離去的伊藤成微微一笑,收回了目光。
“惜成何故發笑。”恰時,曹操見得伊藤成笑容低聲詢問道。
“此人命不久矣。”伊藤成滿臉神秘的回答道。
而後不在理會麵露驚然,目光閃爍的曹操,與眾諸侯等人一同退離了大帳。當天下午,各部各自點其兵馬,殺奔向各處要礙。
其中袁紹並河內太守王匡、韓馥留於鄴,供給軍糧。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屯酸棗,後將軍袁術屯魯陽。
而作為人少的一支,伊藤成自然也隨著‘熟人’曹操去了酸棗。
酸棗,名為酸棗縣,現今河南延津縣北十五裏處。
而與此同時,身處洛陽的董卓也通過細作得知了關外的狀況,大驚,急召部將來殿中議事。
其時,呂布上前進言道“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觀之視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聽言大喜,高呼“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