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跳槽的隱性成本:難以通向企業高層(1 / 1)

13、跳槽的隱性成本:難以通向企業高層

2014跳槽達人,找對“坑”就跳吧!

每年的第一季度,特別是春節過後,職場變動都非常大。這段時間,不論是合作夥伴還是公司的員工都有工作變動的消息傳來。

雖然有句常言“樹挪死,人挪活。”但是,人如果頻繁的挪動,也會因為浮在空中,沒有積澱,而不能長成參天大樹。常常看到一些工作兩年、一年、半年、甚至幾個月的員工頻繁跳槽,如果不是這家公司有問題的話,那這個員工就得自我反省一下了。

年輕人白以為輸得起時間成本,往往容易忽略了機會成本。選擇一個工作就意味著失去另外一個工作機會,等一年後發現這個職業不適合自己再重新做選擇,長此往複,也隻能在低層徘徊,難以通往企業高層。因為不論是在一家公司還是在一個行業,要想做出點成績都需要積累和沉澱,時間太短很難對市場做出準確的判斷。

通常有3-5年工作經驗的人,跳槽的現象比較多。這些人大都對所在行業相對比較熟悉,也有一定小團隊管理經驗,到新的崗位上,相對可以比較快速地適應。而也正是這批人,對職業選擇更要慎重,因為一方麵要承擔著家庭社會責任,另外一方麵這是在職業生涯特別是進入陌生行業從頭再來的最後機會。

這樣的人在跳槽前需要考慮三方麵的問題。

首先,你要清楚你要的是什麼?更高的薪水,還是長遠的發展?如果不是因為生計所迫,純粹為了高薪水而跳槽是不明智的。在職場中,老板付給你的薪水是由你能提供的能力與資源決定的,在你的能力與資源並沒有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另外一家公司開給你超出市場行情的薪水,那本身就是危險的。其結果,要麼是這家公司本身業務存在問題,你自動離開,要麼就是你不能完成老板的目標任務而被炒掉。所以在跳槽之前,除了要看薪資水平外,更要考慮職業發展、個人提升,以及工作對生活的影響等因素。

其次,你對這個行業是否感興趣,是否願意花長時間深度研究?工作在成年人的生活當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選擇—個喜歡的行業和公司,與選擇—個生活伴侶同樣重要。有些人被某個行業的前景或是某個公司的品牌吸引,進入公司,才發現事實跟自己想的不一樣。通常,公司對引進新員工,特別是重要崗位,是有業績要求的,同時也會給出一個交成績單的時間表;新員工也想盡快進入狀態,做出成績。員工往往會用既有的經驗來做決策,卻發現在新公司受阻,市場策略難以推行,這時會產生很大的挫敗感。有些人在他還沒有來得及深入了解這個行業與公司之前,現實與預期的落差就使他匆匆離去。其實,任何兩種事物相處都有一個磨合期,進入一家新公司在前幾個月就想做出漂亮的業績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對這個行業的前景特別篤定,而自己又特別喜歡,就值得花時間去了解,因為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語言與行業規則,隻要沉靜下來,虛心請教,積累多了,自然會做出準確的判斷。

再次,你是否認可這個公司的主流文化?公司是你每天要待8個小時的地方,選擇一家公司相當於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很大部分人離職是因為與公司的文化不相融合,比如崇尚自南職業的人就很難適應朝九晚五,崇尚個人主義的就很難適應團隊作戰,拖拉疲遝的人不可能在推崇高效率的公司發光出彩,而擅長溜須拍馬者也很難在講究公平與效率的公司中獲得晉升。公司人際關係的和諧在於溝通,作為新來者更要主動展示出積極融入的姿態,這樣有助於盡快熟悉環境,進人狀態和獲得工作上的支持。當然,如果發現公司的主流文化與自己不相符,最好盡快離開,以便尋找更好的機會,你輸不起時間。(來源:《商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