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1 / 2)

每章一問:易經的陽爻用數字“九”來表示,陰爻用數字“六”來表示,為什麼不選其它數字呢?

答:古人為了求卦,需要施行“筮”法。筮的時候,使用49根蓍草,經過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個步驟,最後得出6、7、8、9四個數字中的一個。7和9是奇數,即陽數,如果行筮得到7或9,就畫一個陽爻,反之,得到6或8,就畫一個陰爻。

筮中,六、九是變數(六是老陰,九為老陽,指陰陽已盡即將轉化,陽將轉陰,陰將轉陽),七、八不變(七是少陽,8是少陰,還要發展壯大,故不變),而周易占變爻,所以采用六、九這兩個數字。關於筮法,本書後麵章節有更詳細的講解。

⊙⊙⊙⊙⊙⊙⊙⊙⊙⊙⊙⊙⊙⊙⊙

那一年,尚不及而立之年的我,拿到了“省級優秀新聞工作者”的證書,卻從此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兩難選擇。

事情的原委主要出自我個人的心態,且聽我細細道來。

在“無冕之王”們還擁有人事局編製的時候,每天的工作其實是很瀟灑的。我清楚地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早晨我到單位,第一件事是看牆上的公告版,那上麵會有“通告”:誰誰今天去某某單位,幾點幾分在什麼位置有對方的車來接……

中午,邀請記者的單位,會招待午飯,飯後給新聞稿和紅包。

按今天的眼光看,那時紅包裏的鈔票的確不多,根據要報道的內容,有時是五十元,有時是一百元。但是諸君要知道,那時候我的每月工資隻有六百四十元。

每月的紅包收入是超過工資的!

下午回單位,帶著滿身酒氣,滿臉的醺醺之意,將新聞稿在單位的標準稿紙上,按照標準格式抄寫一遍(當然,通常也會改動改動,重編的內容多少主要看個人習慣),然後上交。接下來,就是研究晚飯的問題,以及飯後去哪裏打麻將牌……

那時候,有著如此讓同學、朋友羨慕的工作,但年輕的我並不開心。剛走出大學校門不久的我,不甘心就這樣耗費青春,耗費生命。我想追求進步。

但是,每天的工作就是如此,沒有什麼可供拚搏的事業空間。人事的提拔升遷,主要看背景。背景不夠硬實,就是拚資曆,論資排輩。

還好,剛參加工作不到半年,單位就開始改革了,成立了社會新聞部和經濟新聞部。而我,陰錯陽差地進入了經濟新聞部工作。

脫離了部委辦局的車接車送,自己跑到社會上去尋找新聞,這是一個挑戰。在這個挑戰中,我看到了生機,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一年半之後,我的績效工資已經達到近兩千,而我也經單位推薦,被評為省級優秀新聞工作者。

就在我拿到證書的時候,我在省裏的晚報上看到,該報社向社會公開招聘記者。招聘的待遇條件比較苛刻:人事關係不調入,隻能和報社簽約;沒有基本工資,完全賺稿酬。

該報社想招攬一批能打能衝的戰士,這不是問題,問題是,對於省會城市,我完全陌生。談不到人脈、資源什麼的,我連火車站和報社之間有多遠,坐什麼車能到都不清楚。那時的網絡並不發達,百.度上還沒有地圖一類的應用,那時還是紙媒的天下,網絡都是專業人士才用的。

可我動心了,我想去省會,想到省裏的報社去尋求更大的成長空間。那麼,我就要放棄現有的一切,中級職稱、副科級的行政級別、人事局的編製(當時是鐵飯碗),還有身為“無冕之王”,積累下的人脈關係……

省報,能給我,隻是一個希望。

這根本算不上心理學講的“趨避選擇”,畢竟新聞行業是吃青春飯的,放棄人事局的編製,去陌生的城市簽約工作,連我的同學朋友都覺得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