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室裏坐下後,幾秒鍾的時間裏,一片沉默,這是大家心情的沉重,為災區的老百姓們承受著這麼大的災難,我們是在為他們祈禱著。
今天早上的這個緊急會議,是臨時召開的,鄧書記親自主持會議,會議的內容全部就是以災區為中心。
“各位,昨天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看了新聞,對災區的情況有所了解。災區中的每一個百姓,都是我們的同胞,甚至有各位的親戚朋友,我們積極的號召大家團結起來,為災區的百姓們做點事情呢。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給災區的百姓們帶去希望,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一顆良心。我們嶺南市在這次地震中受到的影響不大,那我們就可以投入精力到援助災區的工作當中去。市政府發出倡議,號召嶺南的百姓們為災區出錢出力,幫助災區度過這次難關,是我們的責任。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都要拿出這份愛心,把我們的愛心傳遞到需要幫助的地方。我的意見,我們嶺南市政府也應該向災區捐助一筆資金,幫助災區的災民們,具體捐助金額多少,大家都可以發表一下意見。”
鄧書記講完了之後,短暫安靜了一會兒,大家就這個問題在會議室裏展開了討論。關於以政府的名義捐助災區多少錢的問題,在經過商議之後,嶺南市政府作出決定,向四川省人民政府捐助六百萬元資金,作為幫助汶川大地震救災經費。
同時,政府要號召當地的企業,以及有愛心的人士,按照自己的意願向災區伸出援助之後。市政府為了落實好這方麵的工作,讓魏大林這個常務副市長作為主要負責人,全麵落實災區的捐助工作。魏大林對這個任務最開始有點不太情願接受,向推在我的身上,但鄧書記考慮到我在負責奧運活動的籌備工作,怕我精力調整不過來,隻好讓魏大林全麵負責。
有鄧書記的指示,魏大林也不好再找借口推辭,隻好把這個任務給抗了下來。救助災區的工作,分幾個方麵去進行,嶺南市醫院派出一支醫療隊伍,消防部門也派出五十人的消防幹部趕赴災區。醫療物資,日常食用品都及時的用大貨車運往災區。
發動民間愛心組織赴災區救災工作,組織救災自願隊伍,在最短的時間裏趕去災區參加救災工作。
嶺南市各大醫院騰出病房,災區如果需要運送傷員到我們嶺南來,要在第一時間裏把傷員安排到醫院進行搶救,每個醫院騰出一定指標的空床位,作為應急之用。
在這次簡短的會議上麵,市委鄧書記落實了這幾項工作。會議完了之後,我陪著鄧書記回到他的辦公室,這次的地震即使沒有發生在我們嶺南,但我看得出來,這一場地震,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都很大。
鄧書記回到辦公室之後,好像對一些工作安排還不放心,又打了幾個電話,重申了今天會議上的幾個重要精神。無論如何,我們要盡最大的能力去幫助災區,給災區的百姓們帶去安慰和援助。不管是在物資上麵,還是在人員上麵,都盡最大的力量去安排。
在鄧書記的辦公室裏,鄧書記詢問了關於奧運活動籌備工作的事情,希望我不要因為這次的地震,影響到了奧運火炬傳遞到我們嶺南來的籌備工作。
災區的救助工作要落實,鄧書記說,我的主要任務不是負責災區的援助工作,籌備好奧運火炬傳遞活動,才是我當前的主要任務,希望我繼續的把精力放在迎接奧運火炬傳遞活動上麵。災區援助方麵的任務,全部交給魏副市長去辦,就不用我去操心。
我不明白魏大林當時為啥不太願意來負責這個事情,為災區做事,這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更是一個有良心人的責任。換了是我,我一定覺得這是榮幸,是一種驕傲。
能夠有機會去為災區的百姓們做點貢獻,可以說,這將是人生中難忘的一件大事,魏大林卻閃爍其詞,想找借口來把這種工作推辭給別人,真不知道他心裏的那顆良心如何能安。
本來我很想去為災區做服務,就算是親自到災區去,像那些軍人們一樣,到災區親自幫助災區的百姓,那會是心靈上最光榮的事情。市委考慮到我在負責奧運活動的相關工作,沒讓我接手災區的援助工作,我還有點遺憾呢。
為了能夠盡自己的一份責任和愛心,在市政府內部組織的捐贈活動上,鄧書記捐了兩千元,我捐了一千九百元,比鄧書記少了一百元。這是政府要公布出去的捐贈情況,我不能搶了領導的風頭,自己捐贈的數量,不能超過了鄧書記。要是我捐的錢比鄧書記還多,這會讓鄧書記覺得沒有麵子,那不是在讓領導臉上難看嗎。
我從心裏是還想多捐贈的,下來之後,我通過網絡的方式,向當地紅十字會又捐贈了兩千元錢。
一場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我們嶺南人民的心。在嶺南市,各個單位自願的組織捐贈活動,學校,企業都進行了捐贈。
街上,公園,到處都能夠看到學生組織起來的自願者們,號召過路的行人們給災區百姓們捐助物資和金錢。有的人捐贈了錢,有的人給災區捐了衣服,凡是災區需要的物資,都有人捐贈到指定的地點。然後,各個捐贈點把物資統一到一個地方集中起來,由運輸隊送往災區。
為了幫助運送物資,嶺南市的多家物流公司都派出了專車負責運輸物資到汶川災區,要在最短的時間裏,把這些愛心和溫暖送到災區人民的手中。
全城都在行動起來,我走在街上,看到那些充滿愛心的學生,向路過的行人們宣傳著汶川大地震的情況,懇請著這些市民們都伸出愛心之手,為災區的百姓們奉獻一點愛心。我看了這一幕幕的場麵,心中湧動著無限的感動。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團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這一刻,真正的體現出了全國人民是一家的本質,所有人的心都被災區的情況牽動著。
每天下班我回到家中,看到錦熙關注的電視節目,都是災區的新聞。有好多次,我都看到錦熙被災區的場景受感染著,流了好幾次淚水,錦熙就是這麼一個善良,還容易煽情的人。
錦熙告訴我,在他們單位組織的捐款活動上麵,她是捐得最多的一個人。他們的張主任才捐了一千元,她就捐了兩千元。錦熙說,如果單位允許的話,她真想親自去災區,為災區的百姓們做點事情,幫助災區的人民,哪怕是為那些救助災區的官兵們洗衣服也願意。
錦熙是這麼一個有愛心的女人,我覺得這不是壞事。充滿愛心,才會懂得關愛,她連外人都這麼關愛著,我這個丈夫,就更多的有享受著這份關愛的機會。
嶺南市的多家企業,也都伸出援助之手,元達集團是捐助最多的一家企業,就元達集團一家公司,通過當地的紅十字會,向災區紅十字會捐助了現金三百萬元,物資一共有一百多萬元。
元達集團的這份愛心,受到了鄧書記的表揚。市委宣傳部以這樣一個題材,在報紙上麵做了一個專題的報道,文章中表揚了那些有愛心的企業,引用了市委鄧書記的一句話。要做好一個企業,首先這家企業要有一顆愛心。這份愛心,不僅是對自己企業的員工,同時也是對社會。隻有具備了對社會有愛心的企業,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
我想,宣傳部做的這個專題報道,很有深刻的價值,看了會觸動每一個人的神經。特別是一些做企業的老板,我相信他們能夠從這段報道中有所感悟。
元達集團承擔起了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重任,作為嶺南市的龍頭企業,他們公司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備受著媒體關注。元達集團這幾年的時間裏,公司的領導人黃元達更是到處做慈善事業,捐助嶺南市山區多所希望學校,就我以前所在的雲嶺縣,目前捐贈在建的希望學校就有三所。接下來,還會在雲嶺縣投資幾所希望學校。
黃元達的身上,不僅披著優秀企業家的光環,也披著慈善家的光環。這次在汶川大地震中,元達集團更是大手筆的向災區捐贈,有人就在背後議論這事,說黃元達這人過於宣傳自己的光輝形象,會不會引起政府領導們的心裏嫉妒,覺得黃元達一個企業家,在嶺南這地方,媒體對他的關注度,還超過了政府的領導們,這會不會是一件壞事。
這次的地震捐款中,由於元達集團捐資最多的企業,加上黃元達這人平時就做一些慈善事業。這一次的捐款,又把黃元達給推到了公眾視野中,再次的成為了媒體們關注的人物。
嶺南都市報對元達集團這次捐資給地震災區的事情,專門找黃元達做了一個采訪。黃元達在報社記者的采訪中,講到了元達集團為什麼會到處做慈善,因為元達集團走到了今天,離不開社會各界對集團的關注,如今,元達集團發展壯大起來了,但元達集團沒有忘記回饋社會的這份責任心,這是黃元達在和報社記者說的時候,自己為什麼會積極的做慈善事業。他想,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在這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