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的第二波攻擊開始了。直到這時,意軍官兵才變得聰明了一點,戰列艦、巡洋艦和陸地的高射炮群不再各自為戰,而是相互配合,組成了綿密的防空火網。當19架英軍“旗魚”式飛機進行攻擊時,有1架被擊落。但英軍飛行員畢竟訓練有素,其餘18架飛機靈活地穿過密集的彈幕和滾滾濃煙,巧妙地規避機動,連續地發起攻擊,再次重創意大利海軍艦隊,並破壞了港內船廠及其他設施,然後安全返回。
1940年1月11日,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艦載航 空兵部隊奇襲意大利海軍基地塔蘭托,取得重大勝利。這一戰役是航空母艦艦載機問世以來首次大規模襲擊港內艦艇,突出顯示了艦載航空兵的巨大突擊威力 ,使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要艦種,迎來了在海上實施海空一體作戰的新時期,使“巨艦大炮,艦隊決戰”的海戰模式成為曆史遺跡,在世界海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奇襲塔蘭托的作戰中,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隻出動了40架飛機,以損失2架飛機和耗用38顆魚雷及少量炸彈的代價,就在短短65分鍾內擊沉、擊傷意大利海軍戰列艦3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12艘,從此掌握了地中海的製海權,意大利海軍主力艦艇被送入海底,塔蘭托也就成了意大利海軍主力艦隊的墓地。而原本處於優勢地位的意大利海軍卻慘遭敗績,損失重大,其經驗教訓,頗值得探討。
此戰說明戰前準備務必慎之又慎。無準備之仗不能打,準備不精心之仗也很難打贏。從這一戰役的戰前準備情況來看,應該說意軍對防禦還是相當重視的,高射炮、探照燈、攔阻氣球,一應俱全,構成了完整的防空係統,似乎可以稱得上“固若金湯”。但決不是無懈可擊,在1940年11月初的暴風中,被裏卡迪認為是“殺手鐧”的攔阻氣球損毀三分之二,隻有 27個還能發揮作用。麵對如此巨大的損耗,卻沒能及時補充維修。尤其是意軍人員素質低劣,情報收集人員對信息真假難辨,高射炮兵部隊缺乏夜戰能力,加之又沒有心理準備,失敗在所難免。
而英軍的準備可謂細之又細,對參戰飛行員和戰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改裝,對塔蘭托港進行了反複的空中偵察,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迷惑行動。在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寧可一再延期也不貿然出擊,結果一擊即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戰爭樣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知己知彼仍然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也是戰前準備的首要內容。知彼就是把對手研究透,將對手的作戰力量、可能運用的戰術手段、可能突擊的主要方向了然於胸,並有針對性地做好反製準備。知己要求既要懂得如何創造性地發揮自身優長,又要對自己的弱點、不足有清醒的認識,並進行相應改進,力戒驕矜之氣,真正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度做好各項工作,不給對手以任何可乘之機。
模仿不能取代創新。縱觀整個襲擊過程, 英軍體現出了積極創新的軍事理念。英軍指揮官坎寧安將軍敏銳地察覺到航空兵在海戰中的決定性作用,開創了以航母艦載機襲擊敵方海軍基地的先河,並取得了重大戰果;英軍飛行員麵對意軍設置的攔阻氣球網,苦練精飛,巧妙應對,最終順利闖關;工程技術人員研製的 磁性魚雷,成功突破了意軍精心設置的防雷網。而墨索裏尼卻思想落後,缺乏起碼的合成觀念,使海空協同變成了海空分家;意軍指揮官不僅指揮方式呆板、保守,還把敵人發明的攔阻氣球視為防空利器,結果被英軍區區21架老式雙翼機打了個落花流水。血的教訓警示我們:勝利不可複製,模仿難敵創新。
一支缺乏創新意識的軍隊平時隻會亦步亦趨,戰時也隻能被動挨打。而軍事創新是一個係統工程,體現在軍隊建設的方方麵麵。必須破除“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觀念,而要強化係統集成和頂層設計的“大創新觀”,以全麵創新的行動推動部隊戰鬥力水平的整體提高,而不能把“寶”單純地押在一兩件新式武器和一兩個新鮮創意上。
指揮官一定要有撥雲見日的判斷能力。為了達成空襲的突然性,英軍采取多種措施隱蔽作戰意圖,幹擾迷惑了意軍指揮機關的判斷,以致英軍艦隊在海上航行3晝夜,不僅沒有遭到意軍的攔截,塔蘭托軍港甚至沒進入高級別的戒備狀態。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空襲當天,意軍還出動了88架飛機參加對北非的空襲,卻沒有出動飛機保護防護能力不強的海軍艦隊,致使其本來就有限的防空力量沒能充分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