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丹市(1 / 2)

佳麗這麼一番解釋秦關西就明白了。

華夏的男人缺女人,棒子國的女人缺錢,雙方一拍即合,一個娶媳婦,一個嫁過去。

說實話,秦關西不反對這種形式的婚姻。

雖然這種結合沒有愛情可言,但對於華夏人,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人來說也是無奈的辦法。

華夏人講究傳承香火傳宗接代,哪怕是傾家蕩產也要讓家裏的男丁娶上老婆傳宗接代。

棒子國的女人生活的比較慘,在溫飽都是問題的情況下,她們嫁到華夏來過上好日子也是對她們好。

但這事兒卻不能那麼做。

不管在哪個國家,偷渡都是違法的,尤其是像北棒子國這樣的國家。

尤其是在野蠻的上個世紀,凡是偷渡離開棒子國去華夏的人一旦被發現送遣回北棒子國的,北棒子國會將這些人吊死,甚至用鐵絲穿著他們的肩胛骨押送到監獄裏。

新世紀的情況雖然好了些,但那些被抓住的偷渡女孩兒的下場也肯定好不到哪兒去。

華夏上層雖然不反對民間娶國外妻子,但賣賣婦女兒童是違法行為,尤其是那些人販子更是可恨。

華夏士兵抓的人主要就是那些遊蕩在丹市的人販子。

至於那些被抓住的棒子國的難民,多數都被送回難民營,至於人販子嘛,直接扭送公安局,接著就是監獄。

佳麗因為生長在丹市,也深知丹市的情況,她一邊開著車一邊說道:“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吧,華夏男人娶華夏女人至少要花二十萬,而娶一個北棒子國的女人頂多花兩萬就行了,而且那些北棒子國的女人很懂事,也很勤勞,比一些嬌生慣養的華夏女孩兒更能吸引那些農村裏的大齡男青年們,所以這也是一件很無奈的問題,當然,人販子肯定是犯罪分子,不管他們幫咱們華夏男青年找了多少媳婦兒,他們都該受到法律的嚴懲。”

作為女人的佳麗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拐賣婦女兒童的人販子,所以每當汽車裏的佳麗看到有士兵抓住人販子的時候,她總是嘴角露出笑容來一副大快人心的樣子。

秦關西看了一路,一路上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有大量的武警官兵,部隊士兵在巡邏,短短的幾個路口也抓住了不少的流落在民間的難民以及夾雜在其中拐賣棒子國婦女的人販子。

丹市,比秦關西想象的要亂。

未曾來過丹市的秦關西一直以為丹市是華夏邊陲富庶之地,民生淳樸,經濟穩定,可親身到了這兒秦關西才意識到丹市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般穩定發展。

丹市亂作一團,整個城市從市區到鄉村到處都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秦關西也知道,這些都是難民瘋狂湧入帶來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惡劣影響。

難民,遇難之人,走投無路的人,被生活逼得沒有退路的人,這種人做出任何瘋狂的舉動都在情理之中。

難民來自於棒子國,這些人跨過邊境來到華夏,華夏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暫時收留這些難民,給他們衣服,被褥,食物,以及一些起碼的生活用品,但起碼的溫飽並不能滿足一些棒子國難民的需要,他們想得到更多,搶到更多。

難民問題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是國際性的難題。

想當初阿拉伯世界的戰爭爆發之後,數以萬計的阿拉伯難民逃亡歐洲,那些難民在歐洲也變成了一股社會不安定的因素,電視上播放的發生在歐洲發達國家的暴力事件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這些不安穩的因素造成的。

北棒子國的難民也是一樣,他們流落到異國他鄉無依無靠,時日久了也早晚會變成禍害。

好在華夏的政令統一,國家力量可以容易集合,不像是一些歐洲國家為了對付那些難民還得無數次的召開議會商討,等他們那幫政客商討完了,難民已經流散到歐洲的各個地區,想管也管不了了。

華夏則是不同,華夏有統一的指揮和政令,命令從中央下達就可以立即在丹市執行,武警,警察,部隊,各路人馬各司其職,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建好了難民營,並且還分出大量的兵力嚴查死守。

因此,丹市的局麵雖然混亂,但還不至於失控。

至少華夏人行走在自己的地頭上還是能允許通過的,隻不過就是過程麻煩一些,時常會有武警士兵來審查調查身份,所以一路上行進的速度很慢很慢。

汽車緩緩的駛過城郊的道路,出了市區進入農村,道路兩旁就漸漸沒了巡邏的士兵,隻有一些派出所的警車閃爍著警燈在一些路口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