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九十章 山神發怒(1 / 2)

老族長的話在清溪鎮向來是說一不二。

老族長說家家戶戶都要出力修路,那家家戶戶就毫無疑問的出錢出力一起幫忙修路,哪怕清溪鎮的人的村民們都沒有多少的錢,但是粗茶淡飯他們還是供的起的,等到山外的施工人員進山了,家家戶戶定要忙活的熱熱鬧鬧。

清溪鎮的人或許很多人都沒上過學,甚至有些人一輩子也僅僅隻會寫自己的名字,但這並不代表不識字的人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對錯......

有些傳統不是寄寓在文字裏的,而是藏在每個人的心中,無論種族和信仰,因為大家都是華夏人,華夏人幾千年來的儒學教育就是告訴所有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要一心向善,遵紀守法。

清溪鎮的人的骨子裏也有著華夏人的這一套東西。

尤其是族長,族長的命令在清溪鎮的眼裏那可是比任何法律都要有用的多得多的東西,族長一聲令下,清溪鎮全員出動,為了同一個夢想共同奮鬥。

這個夢想,就是修路,致富,給清溪鎮的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夢想很質樸,沒什麼特別的,但越是樸實的東西就往往越是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秦關西安排了施工人員,王大神和廖工程師設計好了施工路線,清溪鎮的村民們則簞食壺漿的嚴陣以待。

這是一條事關清溪鎮未來發展大計方針的生命線,是關乎清溪鎮未來發真的重要的一條路。

整個清溪鎮數千口人瞪大了眼睛不睡覺,就等著這條生命線全線貫通的日子。

秦關西也沒讓清溪鎮的人等太久,在這個效率發展迅速的社會,速度快才是王道。

就在族長答應可以在北山修路的第二天,王大神就調集來了一大批地質學家和水利工程師,包括一些林木學家,大家一起研究商討了一整天,最終一致認為廖工程師關於在北山懸崖修建馬路的措施是正確的,而且會十分通暢,沒有任何問題。

科學的人做了科學的預測,其餘的就是具體的施工了。

廖工程師的意見是從山外往山裏修,但山裏也不能停下,要盡快將施工路段的路基打好,並且要將沿路的一部分樹木砍伐掉,這樣的話施工效率不但有保障而且工期也會大大的縮短。

廖工程師的意見自然又得到了一致的認可,雙管齊下才能增加速度嘛。

施工的時期暫時定在第二天的上午,八點,準時動工。

山外的施工人員和施工設備早已準備就緒,各種施工設施也已經完善,等待施工圖紙一應俱全之後,山外的施工隊開始朝著清溪鎮的方向破口動工。

修路不是建房子,這可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沒有大量的人力無恥財力根本就甭想完成這個浩大的人物。

為了修建這條路,王大神特意和當地的政府部門打好了招呼,當地的政府部門的頭頭腦腦一聽,免費修路拉動就業增長,而且促進GDP的增長,這當然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當地政府給開了綠燈,甚至還特發批文指示全市的資源都一齊增援這個修路的項目,一定要讓這條利民利國的馬路早日通往清溪鎮。

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不差,路,開始修建。

按照既定計劃,兩麵施工,雙管齊下,山外就由王大神帶著人施工,山內就由廖工程師帶著一批跋涉到來的工人和一部分的工程師慢慢的施工。

次日八點,隨著一掛鞭炮響徹山穀,修路工程正式動工。

華夏,早已經步入了效率的社會,在這個蓋一棟高樓大廈隻需要一個星期就能完事的快速時代,隻要人到了,資金到位了,其餘的一切都好說,也都不用秦關西再去說。

施工隊隆隆施工,清溪鎮的村民們也忙的是熱火朝天。

秦關西看著井井有條的一切,他知道,距離他離開的時日真的不遠了。

主要是,秦關西很明顯的能發現青妹家裏麵的食物真的是少了好多好多,如山般堆砌在一起的食物已經少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些食材根本不夠冰鳳這妞兒糟蹋兩天的,也就是說,秦關西兩天之內要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清溪鎮,離開這個桃花源般無憂無慮的地方。

臨走之前,秦關西特意讓王大神的女助理送來了一些新的文具和書包,以及過冬的棉服和手套都給學校裏的孩子備齊了,而且秦關西還讓她找了兩個年輕的大學畢業並且熱情滿滿的大學生來到這清溪鎮大山之中給孩子們代課。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秦關西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