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翻山越嶺來看你(1 / 3)

閬州,閬苑一洲,因其三麵環水一麵環山,在江畔深山遠眺,整座古城仿佛嘉陵江河道中一座浮島般。

唐杜甫有《閬水歌》雲: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憐日破浪花出,更複春從沙際歸。

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坐落於巴蜀東北方向的這座千年古鎮已經被時空洗去喧囂,任何時候望向它,都彰顯著一片遠離塵世般的寧靜和安榮。因為在山區中央,緊鄰嘉陵之河,地勢複雜、地質構造鬆散,所以這裏修路都十分費力,故而還沒有修通大型的軌道交通——換句話說,這裏沒通火車。

在華夏,一個交通不便、不好到達的地方通常都會保存著當地一些獨有的人文景色和文化,閬州也不例外;但反過來說,因為沒有便捷交通,這裏的經濟發展也並不如巴蜀地區的其他名城。

城南,錦山南側的山麓。

這裏有一片自唐代就存在的巨大建築群,依山而建,時隱時現——這裏的可考證地名為“天宮”,據傳言是唐代著名易學大師袁天罡死後的葬所。雖然科考、盜墓都沒能找到真實的袁天罡墓。但無論史書記載還是民間野史,這裏都是袁天罡、李淳風選定的風水最佳的葬身之所,而且據民間傳說,這裏還有一個神秘的家族世代守衛著他們的墓地以阻止後人的盜挖。

暫且不論這傳言是否真實,至少這半山腰上林林灑灑的一大片古宅,確實是個大家族的根基所在——葉氏,一個幾經興衰已達千年的古老家族,現在依然盤踞這裏。

如果你是個外來人,當地人會告訴你,這裏是名為“二天龍橋宮”的小村子,村中大部分人家都姓葉。葉氏的祖宅就在半山腰的那片古宅中,不少想要去遊覽觀光的客人提出登門時,當地人也會熱情地帶他們去山上的古宅走一遭。隻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上山的路有兩條,一條是進宅子的大道,從山麓東側盤桓而上;另一條是小路,會從山麓西側輾轉多次,最終繞至山北,而那裏才是葉氏真正的龐大祖宅。

山腰處一所半山半建築的大門中,有棟三層石木混合的建築。晌午時分,屋子裏光線暗弱,葉語嫻此刻正坐在第三層房間的窗前眺望遠處的嘉陵長河和一河之隔的閬州古城。

此刻,她正一臉苦楚,愁眉不展。

自從農村現代化後,葉氏也通了電,所以這在山北側終年不見陽光的房子裏算是有了點正常的光亮。不過和自然的陽光相比,這點燈光看上去還是略顯幽暗,配合著房間內古老的木質家具,總讓人有些陰森刺脊的感覺。

也許因為常年見不到陽光,此時的葉語嫻臉色要比三年前蒼白了不少,身子也柔弱許多,仿佛一陣大風就會把她吹倒。

“小姐,內八門的長叔和長嬸在門外等了許久,你是不是……”

說話的這位,是一個看上去比葉語嫻小上兩三歲的小姑娘,人長得很標致,但整體長相和氣質與葉語嫻相比,差得遠了。她是葉開山收養的幾位婢女之一。雖是名義上是葉氏的婢女,但實際上她和葉語嫻一樣,也受過良好的教育,說是婢女,實際上更像是葉氏的養女。

葉氏自古便將葉家枝幹分為直係、旁係和外戚三部分——嫡係居中,被稱為“中門”;“旁係”是居住在中央外圍正方八位宅子中的葉氏子孫,稱為“內八門”,按正八方位順時針分為一至八門分別守著古宅的八個方向;再外側則是葉氏的外戚和收養的義子女們居住的宅子,旋轉一百八十度後按逆時針分為八門,稱為外八門。所以,登門的這位“內八門長叔”正是葉氏旁係的第八門家主,算起來應該是葉語嫻“遠房”的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