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則天二次召見韋氏後,武則天決定先放韋氏回房州,讓其夫妻團聚。韋氏回房州後,每月都寫信向武則天請示、問安。武則天雖然對韋氏在一封封信中所表之忠心並不完全相信,但卻暫時打消了“修理”李顯和韋氏的念頭。後來,武則天鳳體欠安,韋氏得知後,她又趕到洛陽問安。韋氏這次還帶來了一份大禮——一對神賜玉鐲。何為神賜玉鐲?韋氏對武則天說,有一天她入夢後,夢中有神仙賜其一對玉鐲,神仙說,這對來自上天的玉鐲可庇佑世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她一覺醒來,果見枕前有對玉鐲,她不敢擅享仙物,故特護神賜玉鐲來京,孝敬母皇。
不知是武則天輕信了韋氏的“鬼話”,還是武則天別有良圖,她為了向朝中眾臣顯示這對玉鐲“來曆”非凡,竟將韋氏所奏廣而告知。武則天為了養生,她還日夜佩戴這對神賜玉鐲。誰知,事與願違,武則天自佩戴這“神賜之玉”後,健康狀況便每況愈下。後來,武則天自覺來日無多了,她開始考慮立儲問題。此時,她不知該傳位給兒子,還是傳位給侄子。如果傳位給兒子,就等於把“大周”江山歸還給“大唐”,如果傳位給侄子吧,又等於把江山送給哥哥武元爽或武元慶,而這兩人又是她最討厭的。這兩個不爭氣的兄長不但被她判了罪,而且還被她改了姓,不姓武,姓蝮。錦繡江山豈能白送給他們!但,如果既不傳位給兒子,又不傳位給侄子,究竟該傳給誰?
就在武則天被皇位傳承之事傷神之際,她突然夜得一夢。她夢見一隻鸚鵡,羽毛豐滿、漂亮,但雙翅卻折斷了。武則天覺得此夢怪異,便叫群臣占夢解析,內史狄仁傑(後官居宰相)覺得這是利用圓夢進諫的良機,他出班奏曰:“這隻鸚鵡是神鳥,她象征著陛下,因為鸚鵡的鵡與陛下的姓同音,而鸚鵡則暗合‘英武’也。而雙翅折斷則隱指陛下的兩個兒子廬陵王與相王被放逐出京,若能召回,那雙翅就齊全了。”武則天深信,夢有預兆作用,這種預兆是神向人指明的人生之路,與人的凶吉禍福緊密相關。於是,武則天當即決定,立兒子廬陵王李顯為太子,此舉打破了其侄武承嗣、武三思繼承帝業的美夢。
狄仁傑為何力薦李顯為太子呢?幕後推手就是韋氏。有一年狄仁傑過生日,在韋氏授意下,粗通丹青的李顯畫了一幅畫作為賀禮向狄公祝壽。此畫作題曰《野塘春色》,畫麵上有一粼粼碧波的池塘,塘的周邊是一片茂盛的樹林。狄仁傑是何等聰明!他當夜在燈下觀畫,很快就揣摩出這幅畫所隱含的深意:這池塘暗指大唐,塘周邊林木之茂盛,寓意“周邊勃勃生機”,即暗指興漢安劉之千古名臣周勃也。廬陵王李顯送他這幅畫,就是希望他不忘大唐,做重興大唐之當代“周勃”。讀懂此畫要旨的狄仁傑雖然表麵不動聲色,但卻牢記於心。如今終於等來了占夢良機,於是便不失機宜地向武則天力薦李顯。
光陰荏苒,武則天步入了晚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製力下降,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大臣張柬之、桓彥範等朝廷重臣發動政變(斯時狄仁傑已病逝),逼武則天退位,迎李顯複位。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四、瞎折騰,韋皇後被“除名”
在唐朝第一大忽悠韋皇後幫助下,蟄伏多年的李顯複辟成功,大唐曆史從此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不過,這新的一頁不但沒出現政通人和的新氣象,反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亂象。由於中宗李顯過於昏庸,更由於“強勢”的韋氏雖是唐朝第一大忽悠,在結黨營私方麵頗有權謀,卻無治國安邦之手段。所以,在韋氏毒死中宗,專權誤國期間,大唐的亂國之象,愈演愈烈,終至“國將不國”。韋氏為了使天下人相信她有女皇之命,還忽悠朝野說,她在一次打開衣箱時,驚見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雲升起;她還命畫工根據她的描述繪圖,讓文武百官觀賞。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後覺得時機成熟了,她開始加快在朝野布局,欲效法武則天,君臨天下。在這天下未定之際,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之女)經過密謀後,“橫空出世”了。他們調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後和其同黨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逼迫少帝李重茂(韋氏立的傀儡皇帝)遜位,擁立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為帝,是為睿宗(亦有史家稱“睿宗複辟”)。至此,韋後之亂,終告結束。值得一提的是,不可一世的韋皇後原本是有名字的,李隆基認為這個專橫跋扈、誤國誤民的女人的名字不值得“青史留名”,便“封殺”了她的名號,並將其追貶為庶人,稱韋庶人。所以,後人在論及這個在曆史上“非常有名”的“女強人”時,竟報不出她的名號,隻能稱其為韋氏、韋庶人或韋皇後;就這樣,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韋皇後竟成了個有姓無名的“無名皇後”,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作者單位:南京《現代快報》
責任編輯:王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