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鄭和的陵墓(1 / 3)

第四十九章 鄭和的陵墓

接下來,他們會遇到一個意料之外的人物。當然,那隻是他的屍體,那是一個中國人,在殘酷的封建製度下,他的身體遭受了莫大的侮辱,而在那時卻是一種榮耀的象征,因為它可以帶來顯貴的地位,不盡的財富。而我們這位中國朋友,並沒有因此沉迷,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反而投身於傳播中華文明,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可貴之處。這個人想必大家已經知道,那就是鄭和。

說起鄭和,民間流傳著多種版本的傳說: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鄭和約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幼年時的鄭和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鄭和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從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年少的鄭和已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為人剛直不阿、樂善好施性格也在鄭和的頭腦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明朝統一雲南戰爭後,鄭和給帶到南京,做了宦官後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鄭和在燕王府期間,因為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選在身邊作為貼身侍衛。此時的鄭和的領袖才能開始逐漸顯露,在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中,鄭和跟隨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參加了多次戰鬥,建立了許多戰功,成為朱棣奪取政權即位稱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後,對跟隨自己多年的武將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為宦官的鄭和,朱棣賜 “鄭”姓於鄭和,又將其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由於鄭和又名“三保”,所以人們也叫“三保太監”。 鄭和能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是有其獨特的機會和良好的條件的,作為燕王的親信與隨從,鄭和有機會廣泛接觸統治階級上層人物,又由於他為人正直,能與燕王推心置腹,共同商量國家大事,並隨時向燕王學習政治、軍事及處理各類事物的謀略。這一切都促使朱棣在尋找下西洋的最佳人選時,首先想到的是鄭和。鄭和姿貌才智,在內侍當中無人可比,是領航遠洋的最佳人選。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在鄭和早期的航海活動中,鄭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七次航行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不僅顯示了明朝國家的強大,也充分證明了鄭和統帥千軍的才能。

這些明文傳記之中所言,皆為大家所熟知之常識,然而,大家卻忽略一點,那就是他隱匿之後的一些事情。鄭和下西洋勝利歸來之時,朱棣給他的加冕儀式隆重非凡,然而,那個勝利歸來的“鄭和”並非真的鄭和,真正的鄭和,在途經大西國境內時,被暗流卷入海底,之後便不知去向。而羅龍幾人,便在東非大裂穀的深淵之處,尋得了這位神秘人士的歸處。

五人在發現鬻鳥極其精通人性之後,魯娜突發奇想,想要借助鬻鳥幫他們尋得寶藏。魯娜擺了一個睡眠的姿勢,告訴鬻鳥,他們正在尋找一個陵墓,那裏麵躺著一個死人。鬻鳥看著魯娜的動作,似乎明白了這裏麵的意思,十分興奮的點了點頭。於是,在鬻鳥的帶領下,他們很快來到了一個狹窄的山穀之間。

“我感覺這有點荒唐,你們說呢?”魯達忍不住出聲說道,“我們居然選擇讓一隻鳥帶我們找墓穴,而且我們還毫不懷疑的跟來了,我覺得可行性不是很大。”

“可是你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剛才我們能夠死裏逃生純屬僥幸,如果剛才爭鬥的雙方換成恐龍,那我們早就一命嗚呼了。”羅龍反駁道,雖然說相信一隻鳥確實有些詭異,但此時他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至少鬻鳥已經充分的證明了它是極其聰明,而且通人性的。

“好了,現在我們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鬻鳥不會帶我們去危險地地方,這一點可以放心。”霍平說道,“不管怎樣,與其在這種步步危機的地方亂闖,還不如選擇相信鬻鳥可以帶,就算暫時找不到陵墓,至少也不會喪命在那些恐怖的生物嘴裏。

這時,他們跟隨著鬻鳥的腳步轉過一個大岩石,突然發現了異常。

“你們看。”魯娜興奮的指著前麵說道。

羅龍幾人聽到了魯娜的歡呼,快步地走到前麵,仔細觀察過後,這才確認地上躺著的那些骷髏,是屬於人類的,周圍還有好多盔甲散落著。

“他們是什麼人?”魯娜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看起來不像是近代的武士。”說著,霍平拿起掉落在其中一具白骨身邊的武器,那是一把青銅劍。

“我知道了,這是明代的武士,這上麵寫著朱棣的年號。”霍平仔細的辨認了一下那劍上篆刻著的小字,然後說道。

“朱棣?就是那個燕王?”魯達問道。

“沒錯,也就是那個委派鄭和下西洋的皇帝。”霍平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一說到鄭和,大家心裏突然樂開了花,想不到世界各地的文明廢墟之中,都有我中華文明的腳印,如果這裏的死人真的和鄭和有關係,那麼也就是意味著現在他們離著真相更近了一步。

“你們看,這裏顯然有打鬥的場麵,說明他們是戰死沙場。”這時,霍平走到了一個旗杆旁邊,慢慢的蹲了下去。之後他的身體不自覺的抖動了一下,臉色也變得異常激動。

“老師,您怎麼了?”魯娜發現了霍平的異常,連忙湊過去關心的詢問道。

霍平緩緩站了起來,手裏還拿著那個旗杆,他指了指旗杆上的一個符號,示意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這怎麼了,古代的戰將都有自己特殊的符號作為標識,以便後來的援軍認清,沒什麼好稀奇的啊!”魯達掃了一眼霍平指著的地方,有些不解霍平為何如此激動。

“你說的沒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就是鄭和的特殊標誌,那是一個由兩個箭頭組合起來的符號,說明一種文化的趨向,也是他下西洋的真諦所在。”霍平越說越激動,身子都有些控製不住的輕顫。

“那你的意思是說,這裏戰死的將領,都是鄭和的部下?可是,鄭和並沒有到過這裏啊。”曆史的記錄和呈現在眼前的場麵無法連接,讓羅龍有些迷茫,

“問題就在這裏,在我們見過的所有曆史記載當中,都沒有關於這一個插曲的情節,這說明其中一定隱藏著什麼玄機,而世人卻根本沒有發現。你們不覺得這跟朱棣皇室流傳出來的那個寶盒有著莫大的關係嗎?”霍平一邊分析一邊不斷的思索著,腦海裏似乎有兩條線怎麼也無法連接到一起,缺少的就是那一段未知的樞紐。

“一個寶盒,裏麵裝著地圖,慢慢指引我們來到這裏。”羅龍念叨著,似乎也覺得有什麼謎題纏繞在他的心頭,好像這一切都有著難以言語的莫名聯係。

“還是說不通,如果這裏麵的戰士都是鄭和的部下,那麼鄭和怎麼會不知道呢,如果他知道,為什麼還要隱瞞呢?”魯達想來想去還是無法理解。

“問題是……那個歸航的鄭和……”霍平說到這裏,突然被自己大膽的假象嚇住了,曆史是容不得隨意篡改的,況且是這樣大的事件。

“老師,我覺得您說的在理,不過我們還是先仔細觀察一下再說吧。”魯娜難得的一次嚴肅。

接著,他們順著那些屍體來到了一個人的身邊,看這人的打扮,並不像是一個戰士,反而更像是一個書生,因為從他身上散落下來的東西,都是一些文人所用的器物,一把竹扇就說明了一切。

幾個人靜靜的注視著,卻是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隊伍?

可是,當他們轉過一個彎後,卻發現了更多的屍體,他們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唯一閃亮的就是他們手裏依然無比鋒利的軍刀。

“老師,快看!”魯娜指著最前麵的一排人,十分驚訝的高聲喊道。

所有的人立刻順著魯娜所指的方向看去,入目的畫麵讓所有的人都震驚當場,那一排戰士統一跪倒在地上,麵朝著一個方向,似乎是在進行著什麼膜拜的儀式。

“那是什麼方向?”霍平一時有些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因為峽穀中的確很有所謂的方向感。

羅龍拿出指南針,看了一下,語氣有些沉重的說道:“應該是亞洲的方向,具體一點說的話就是中國。”

羅龍的話說完,當場幾人立刻沉默下來,都不覺的為這些死去的戰士們那深沉的愛國情懷感染,臨死的時候居然也不忘給自己的國家行禮,客死異鄉本就淒涼,臨死前膜拜祖國的場麵則觸痛了幾人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