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剛剛放曉,飛燕便早早的起床準備。
昨晚就跟楊氏約好今日去鎮上一趟,飛燕需要買些豬骨熬湯,給劉年補補身子。順便去紅繡坊討一些繡線,繡十字繡時,繡線損壞了一部分。
楊氏剛好去鎮上交荷包,順便添置灶房的鍋碗瓢盆之類的。灶是砌好了,沒有這些也不能開火。就是在缺銀子,生活的必需品也少不了。
出門時剛好碰上楊氏,她接過飛燕手中的包袱掛自己身上,又上前扶著飛燕一起前行。
飛燕有孕在身,楊氏照顧的格外小心翼翼。
以前出門有馬車接送,眼下的劉家已不複當年。兩人隻能去村口的槐樹下等騾車。
劉年本讓飛燕坐馬車舒服些,就是多出一倍的銀子。飛燕在心中掂量掂量,又想到時下的困境,決定還是坐騾車劃算。
騾車也不算太遭,在劉家莊還有不少村民,為省銀子,選擇坐牛車。
這騾車是一直要等著夠人數後才出發,飛燕跟楊氏趕到時,剛好還有兩個空地兒。
鄉親們熱情幫扶飛燕上車坐穩後,楊氏才上來。大家都知道飛燕懷有身孕,格外的照顧她。
一路上村民們七嘴八舌的談著家長裏短,甚為熱鬧,飛燕也很享受這種感覺。
無意間,說著說著,說到了劉家。也是劉家最近接二連三發生一些事情,都成為鄉親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農村又沒啥消遣,平時也是無聊。聚在一起無非就談論東家長西家短,誰家的媳婦兒懷了娃,誰家的婆媳鬥嘴,誰家母豬下了豬仔……之類的。
“劉年媳婦兒,聽說這次分家,你們幾乎淨身出戶,眼下劉年受傷,你又懷了孩子,這可咋生活啊?”身穿深藍色粗布裙襦的大娘問道,眼裏滿滿的擔憂。
問話的人是村東頭的王嬸,此人一向心底善良,為人和善。聽外麵的一些流言蜚語,很是為劉年擔心。這次碰巧在車上遇見飛燕,自是忍不住問問。
“王嬸,謝謝您的關心,我平時接一些繡活,維持日常生活不成問題。”飛燕抿了抿嘴,婉婉道來。
“劉年媳婦兒,你現在不能長時間繡花,不光對孩子有影響,還會壞了眼睛。”一旁的中年婦人急忙插嘴。
這話確實不假,飛燕也明白她是為了自己好。
飛燕不停的點頭致謝。
後麵還說了好多,大都是同情飛燕可憐,命不好。先是劉家遭禍,後是劉年受傷,又被劉老爺子掃地出門。歎息聲、唏噓聲一片。
一旁的楊氏平時就少言寡語,不愛在外人麵前說話。此刻更是插不上嘴。
飛燕覺得知道真相的人越多越好,留下一個好名聲,日後鄰裏之間也好相處。
人多熱鬧,不知不覺就到鎮上。
鄉親們紛紛揮手告別,王嬸臨走前還不忘叮囑飛燕要多吃核桃補腦,說是對肚子裏的孩子好,生下的孩子聰明。
這一說飛燕模糊記起上輩子好像聽人也這樣說過。她沒想到核桃還有如此大的作用,並且所有懷孕的女人,無論家境如何,都會買上一些。
必竟為了肚子裏孩子,父母們都還是舍得花這份銀子。令願自己吃糠咽菜,也不會苛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