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藥,在熬的時候,一定要先泡二十分鍾,然後熬開鍋十五分鍾就可以了,閉火的時候下入六克的蘇葉。
外寒的時候用蘇葉,在開始轉化成熱證的時候,一定要加上我總結出的這個“感冒四味”,這樣就會很好地把感冒控製住,一般情況下,應該一兩天就會解決問題(濕邪引起的感冒除外,這個我會在後麵講到)。
我就是用這個簡單的方子,每年都使得周圍患感冒的朋友很快地脫離病痛,很少有失手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連燒都沒有發起來。可以這麼說,感冒其實很複雜,如果病邪深入,可以引起很多層次的病證,但是如果在開始的時候有效地控製,就可以遠離嚴重的病患。
蒲公英是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經,能夠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是一味屬於陰的藥物。
《本草新編》對蒲公英的評價很高,它說:“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以瀉火,未免太傷胃氣。蓋胃中之火盛,由於胃中土衰也,瀉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湯以瀉胃火,乃一時之權益,而不可恃之為經久也。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凡係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六錢,始可散邪輔正耳。或問,蒲公英瀉火,止瀉陽明之火,不識各經之火,亦可盡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無過陽明之焰,陽明之火降,而各經餘火無不盡消。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藥,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而盡伏,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或問,蒲公英與金銀花,同是消癰化瘍之物,二物畢竟孰勝?夫蒲公英止入陽明、太陰二經,而金銀花則無經不入,蒲公英不可與金銀花同於功用也。然金銀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這段論述,是對蒲公英的功用的最好的總結,其實在苦寒的藥物中,我的體會,最令人放心的,就是蒲公英了,有很多藥物,多服用一點,脾胃虛弱的人,就會感覺受不了,而蒲公英則比較安全,隻要適當服用,不會導致胃腸的虛寒。
所以在遇到脾胃虛弱的人的時候,如果需要清熱,我會降低其他解毒藥物的比例,適當的多加一點蒲公英,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蒲公英入藥的一個主要作用,在《本草求真》說的明白:“蒲公英,入陽明胃、厥陰肝,涼血解熱,故乳癰、乳岩為首重焉。緣**屬肝,**屬胃,乳癰、乳岩,多因熱盛血滯,用此直入二經,外敷散腫臻效,內消須同夏枯、貝母、連翹、自英等藥同治。”
其實早在唐代,蒲公英最早出現的時候,就是以擅長治療乳癰聞名的,到今天為止,很多治療乳癰的方子,還是都少不了這味藥。
乳癰,是生於**部的癰,一般發生在婦女的哺乳期的,叫外吹乳,過去認為是孩子含著母親的**入睡,熱氣熏蒸而成,有的時候發展劇烈,會導致嚴重的感染症狀,很是痛苦,此時欲哺乳不得,疼痛難忍,是臨床的常見疾病,此時如果在方子裏麵使用蒲公英,則會很快的消除症狀,解除病痛。
除了在藥用的時候使用蒲公英,其實,蒲公英是很好吃的野菜,是一個最普遍的藥食同源之物,到野地裏去挖蒲公英,然後回來清洗幹淨,蘸著醬吃,非常的好吃,有的地方蒲公英還用來包餃子。
但是大家千萬別認為蒲公英就是我們中國人吃,其實外國人吃的更厲害,比如我們國家現在引進的法國品種——法國厚葉蒲公英,其品質就非常的好,生產性能和生物產量是我國野生蒲公英的8倍-10倍。這個東西在他們那個國家裏也是作為菜來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