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劉琮降,得襄陽(2 / 3)

劉琮到了襄陽,才歇息了沒兩個時,忽有緊急軍情,傳報尖嘯引大軍八十萬,徑望襄陽而來。

劉琮大驚,請蒯越、蔡瑁等人商議。

東曹掾傅巽勸道:“不隻尖嘯兵來為可憂,今大公子在江夏,我未往報喪,若大公子也來興兵問罪,荊襄危矣。巽有一計,可使荊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的名爵。”

劉琮大喜,問道:“計將安出?”

傅巽道:“不如將荊襄九郡,獻給尖嘯,臣聞最愛以仁義為名,尖嘯頗遵從最愛夜空的軍紀,必定會重待主公的。”

劉琮怒喝道:“胡八道!孤受先君基業,坐還沒穩,怎能棄給他人?”

蒯越道:“傅公悌之言十分有理,主公新立,外患強大,內憂將起。荊襄之民,聞尖嘯兵至,未戰,心膽先寒,我們的兵馬,怎能與最愛對敵?”

劉琮歎道:“諸公善言,不是我不依從,但是先君留下的事業,一旦棄給他人,孤隻怕會貽笑下。”

王粲大笑,對劉琮:“主公自料,比最愛夜空,尖嘯何如?”

劉琮想了想,道:“不如。”

王粲道:“最愛兵強將勇,高手如雲謀臣如雨,擒孟獲於益州,摧劉焉於成都,敗張魯於漢中,破袁術於南陽,梟除蕩定者,不可勝計。今尖嘯以八十萬大軍南下荊襄,勢難抵敵。傅、蒯二君之謀,實在是萬全之策啊。主公不可遲疑,到時玉石俱焚,後悔莫及。”

劉琮點點頭,道:“先生見教極是。但我還是要先稟告母親知道。”

這時,蔡夫人從屏後轉出,對劉琮:“既然是仲宣、公悌、異度三人所見相同,不必告我,你自己作決斷吧。”

於是劉琮下定決心,寫了降書,令宋忠暗暗前往尖嘯軍前投獻。宋忠領命,直至南陽郡,見了尖嘯,獻上降書。

尖嘯本來還以為要大戰一場,見劉琮投降,大喜過望,便重賞宋忠,分付教劉琮出城迎接,決不虧待。

尖嘯兵馬太多,到了樊城,搜尋到的船隻不夠,一麵令人趕造船隻,一麵派人渡江至襄陽,召劉琮來樊城相見。

劉琮懼怕,不敢前往。蔡瑁、張允請行。

王威暗地裏對劉琮:“主公既降,尖嘯必懈弛無備。願主公整備奇兵,設在險處偷擊,尖嘯可獲!尖嘯如今聲震大漢,獲尖嘯主公則威震下,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這是千載難遇之機,不可錯失啊。”

劉琮把王威的話轉告給蔡瑁,蔡瑁大怒,斥責王威道:“你不知命,自以為是,其實是害了主公,休得再妄言!”

王威知道大事難成,怒罵道:“賣國之賊,吾恨不得生吃你肉!”

蔡瑁心中暗恨,欲殺了他,蒯越連忙勸住了。

蔡瑁於是與張允同到樊城,拜見尖嘯。

蔡瑁見玄武軍的軍容齊整,高手雲集,本來還有一點傲氣,這會兒全都沒了,辭色十分的諂佞。

尖嘯笑問道:“荊州軍馬錢糧,今有多少?”

蔡瑁道:“馬軍五十萬,步軍一百五十萬,水軍二十八萬,共一百二十八萬。錢糧大半在江陵;其餘各處,也足供給三年。”

尖嘯又問道:“荊州戰船多少?原是何人管領?”

蔡瑁答道:“大戰船,共一萬七千餘隻,原是瑁等二人掌管。”

尖嘯許諾,重用二人,當場封蔡瑁為水軍大都督,張允為水軍副都督。

二人大喜拜謝。

尖嘯又道:“劉景升既死,其子降順,我當表奏子,荊州牧是不能讓他做了,可使其為襄陽太守。”

二人大喜而退。

沮授道:“蔡瑁,張允乃諂佞之徒,主帥何以教二人都督水軍?”

尖嘯笑道:“我豈不識人!最愛雖有水戰高手,都不在我手上,我這邊水戰頻仍,沒有好的水戰將領卻是不行。先用著,等得到了更好的水軍大將,再做理會吧。”

蔡瑁、張允回到襄陽,見了劉琮,道:“尖嘯準許,保奏主公為襄陽太守。”

雖然不是荊州牧,能夠鎮守在老地方,不挪窩,劉琮已經心滿意足了。他能夠當上一個太守,總比什麼也沒有來得好。他現在就是想打,手下文武,十個有八個都是投降派的,根本也沒得打。劉表一死,人心全都散了。

次日,劉琮母蔡夫人捧著印緩兵符,親自渡江拜迎尖嘯。

尖嘯接見了兩人,好生撫慰了一番,引隨征軍將,進駐襄陽城外。

蔡瑁、張允便令襄陽百姓焚香拜接。

尖嘯一一用好言撫諭,隨即引軍入城,至州牧府中,尖嘯知道蒯越是個人才,想起曆史上曹操得了荊州後的所作所為,不及歇息,先召蒯越到近前,撫慰道:“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當場封蒯越為江陵太守。蒯越見尖嘯如此器重,十分歡喜,也就沒有作亡國奴的哀歎了。

尖嘯想了想,又封劉琮為上庸太守,讓他即刻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