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氏養蛇,讓“農二代”翻身不是傳說(1 / 3)

應氏養蛇,讓“農二代”翻身不是傳說

封麵故事

作者:老司

蛇年將至,什麼項目最火?

蛇年養蛇正當時,年入幾十萬的好項目!

“應氏室內生態養蛇法”傻瓜式教學;

讓你學得起、學得會、學得快!

20多年前,他是不名一文的養豬仔;20多年後,他是名動天下的養蛇大王。他創造的應氏養蛇法榮獲國家技術發明專利,學徒遍布四海。看成一段跌宕起伏的傳奇。他是誰?湘南蛇王應飛雄。

近日,在養殖業發起的一項“2013年最具養殖前景項目評選”中,超過90%的人把票投給了養蛇項目。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對下崗工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來說,發家致富必須另辟蹊徑——隨著蛇年到來,蛇市一定會火爆,蛇年養蛇正當時。

應氏室內生態養蛇法簡介

作為國內目前最先進、最科學的養蛇技術,中國養蛇協會的專家、教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應飛雄總經理經過長期的摸索,發明了“傻瓜式”函授教學法,讓人人學得起、學得會、學得快!開班教學以來,累計讓全國一萬三千多名下崗工人、農民朋友、養殖戶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相比“官二代”、“富二代”,“農二代”們的人生似乎顯得無比黯淡,甚至被稱作“窮二代”。這真的是一個沒有傳奇的年代了嗎:白手起家成為傳說,“農二代”翻身無望?來自湘西山腳下某小山村的“農二代”唐剛用事實給出了答案:非也。

“應氏養蛇”學員唐剛說:“盡管世道艱難,留給窮人的創富機會相對較少,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隻要你有一雙慧眼,善於發現機遇,並且敢想敢幹,成功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而他自己,自從三年前開始養蛇,家裏的日子就一天天好起來了,他成了那個偏遠山村的創富明星。

坐在記者麵前的唐剛憨厚老實,不擅言詞,可一談起養蛇,人近中年的他竟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起來,將自己養蛇發家的經曆娓娓道來。

打工無“錢途”,千挑萬選看中“應氏養蛇”

我不到18歲就外出打工了。因為學曆低,又沒有一技之長,打工之路充滿了艱辛。被拖欠過工資,遭受過屈辱,這時常讓我對人生感到絕望。2008年底,我和老婆帶著這些年辛苦攢下的幾萬元錢回了家鄉,再也不想出門打工了。

做什麼呢?種田吧,山溝裏適合種莊稼的地很少;做生意吧,一沒門路二沒那個腦子。想來想去,隻有養殖最實際。可是養豬養鴨這事,以前幹過卻沒掙錢。一天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養蛇項目的介紹,覺得這事挺靠譜,就有點動心了。

為了落實養殖項目,我和老婆專門抽了兩天時間泡在鎮上的網吧裏,詳細了解養蛇這事兒。說實話,看到網上說,養蛇容易出現蛇發病、掉膘、死亡等問題,如果弄不好,也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我心裏也有些打鼓。還是媳婦兒有主見,說想創業,幹什麼事沒風險呢?咱能做的,就是將風險降到最低。

確定養蛇後,我上哪學藝呢?我們在網上搜集了大量蛇場的信息,大江南北的蛇場資料我們都認真看了,選來選去隻有湖南湘南蛇場的信息最讓我心動:

首先,它創辦於上世紀90年代,已有近20年曆史——說明它有實力,才能長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屹立不倒;其次,它不僅是國內大型的蛇類養殖場,同時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規模化室內高效生態養蛇場——湘南離我家較近,方便;其三,它是養蛇世家。“應氏室內生態養蛇法”是應氏家族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結晶;其四,應氏養蛇法解決了蛇發病、掉膘、喂食、越冬難等難題;其五,應氏養蛇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專利——這說明它是科學的、可行的,國家權威部門替咱把了關;其六,作為應氏養蛇法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應飛雄老師的經曆和我很相似,我相信他能理解咱農民的不易;其七,十多年裏,湘南蛇場已經培養了一萬多名養蛇能手,這說明蛇場的實力很強……

於是,我和老婆堅定了到湘南蛇場學藝的決心。

學會才“放人”,技術人品皆一流

我給湘南蛇場撥了個電話,沒想到接電話的正是蛇場掌門人應飛雄老師。在了解我的情況後,應老師熱情耐心地為我介紹了養蛇的前景和應氏養蛇法的概況。雖然應老師話語平和,我卻聽得熱血沸騰,感覺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好機會。應老師建議我先通過函授學習掌握養蛇的一些基礎知識,然後再決定要不要去蛇場麵授學習。可是我已經等不及了,掛掉電話第二天收拾行李就去了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