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南水縣以盛產茶葉聞名於世界,該縣所產茶葉因湯色清亮、回味悠長而受到各地茶商的鍾愛,茶葉遠銷西洋諸國。南水縣的茶葉生意被兩個大商號所包攬,就是隆興號和富升號。隆興號掌櫃的叫劉富貴,長得肥頭大耳、膀大腰圓,平常見到誰都是一臉笑眯眯的樣子,讓人難以區分他到底是真笑還是假笑;富升號掌櫃的則是丁泰安,老丁長呢瘦高瘦高的,與隆興號的劉掌櫃相比,給人的感覺又過於嚴肅了,不過為人倒也正直,平素樂施好善。
南水縣城最中心的位置是縣政府,在縣政府邊上有一座文廟,文廟現今已經作為私塾了,在私塾裏教學的是南水縣舉人胡學儒,這胡學儒是前清舉人,這胡老頭也是比較悲催的一個人啊,辛辛苦苦二十多年,可謂是寒窗苦讀,終於考上了夢寐以求的舉人,眼看就能做官揚眉吐氣成為人上人了,大清王朝卻不帶他玩了,隨著大清皇帝溥儀宣告退位,胡學儒先生做官的夢徹底被無情地碾碎了。用時下的話來形容就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作為南水縣的高級知識分子胡學儒隻能是通過開辦私塾來養家糊口。雖然沒有做得成官,但胡學儒已經名聲在外了,南水縣多少年都不出一個舉人的,所以聽說舉人開辦私塾,大家都紛紛把孩子送上門,但畢竟名額有限,最終能進入胡先生門下的也就隻有“官二代”和“富二代”了。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胡學儒正在搖頭晃腦的教孩子們誦讀《中庸》,坐在講台下學習的孩子有五六十個吧,也一起搖頭晃腦跟著胡先生朗誦。坐在最後一排的是一個黑瘦的小平頭和一個胖得圓溜溜的小胖子。小平頭名叫丁遠橋,是富升號掌櫃丁泰安的獨子。小胖子大名叫劉得財,他爹就是隆興號掌櫃劉富貴,因為小胖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劉三,久而久之,反而沒有人去叫他的大名了。這兩孩子都是十二歲,處得也挺好,一瘦一胖,一個機靈一個老實。隻見那丁遠橋一邊朗誦,卻一邊低著頭在玩手裏的彈弓,那劉三更過分,直接伏在課桌上呼呼大睡。可能是玩彈弓玩膩了,丁遠橋悄悄伸手去戳了一下劉三的腰,劉三睡眼稀鬆地看著丁遠橋,被丁遠橋從睡夢中弄醒好像有些不樂意,丁遠橋用手指了指門外,劉三瞬間又轉怒為喜。
胡學儒有個特點,那就是一旦搖頭晃腦開始朗誦時就會深深沉入那古文的意境中去,一幅很享受的樣子。丁遠橋和劉三就趁著這胡學儒正在“享受”的時候,躡手躡腳的偷摸著出了課堂。
其實這也不是兩人第一次幹這種事了,胡學儒對於兩人的行為有時候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嚴格來說丁遠橋和劉三也是這個私塾的“少股東”,私塾之所以能夠開辦,也全靠劉富貴和丁泰安兩位大掌櫃的支持。在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得罪,千萬不能得罪的就是財神爺了。
丁遠橋出了私塾大門撒腿就往城南飛奔而去。“遠橋、你等等我”劉三拖著肥胖的身軀怎麼能跟得上丁遠橋的步伐呢,不覺已經遠遠的落在後麵了。兩人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南水江,南水江水質清澈,像一條玉帶似的從縣城南邊緩緩飄過,南水縣也因此而得名。丁遠橋最熱愛的一件事情就是從長滿青草的岸邊縱身躍入清冽的江水中,運氣好可能還會在江地摸得一些小魚小蝦。因為在南水江裏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丁遠橋練得一身好水性,在水底憋氣的功夫更是了不起,在同齡小夥伴中無人是其對手。不過玩水也許還要那麼一點點天分吧,劉三雖然每次都是跟在丁遠橋屁股後麵來玩水,但是技術上卻沒有一絲長進,隻能在靠進岸邊的淺水區裏揪住水草用腳攪水玩。丁遠橋也試著要強行把他拖到深水區練練,但劉三還是寧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