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保護好學生創造的火花
教學隨筆
作者:唐月青
長期教高年級的數學,第一次教低年級,我於對比中總覺得一年級的學生太稚嫩,學習不主動、思維簡單、沒什麼創造性。直至我執教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認數》一課的那天,學生意想不到的表現不僅讓我改變了看法,更讓我進一步認識了他們。
師:剛才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那麼,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在數位表中表示20嗎?
聽到擺小棒,學生的興致很高,立刻在桌上的數位表中動手操作起來。不一會兒,就將小手舉得高高的。
師:誰能上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擺的?
生1(邊說邊操作):我在十位上擺兩根小棒,就可以表示20了。
這就是我課前備課的預設,也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擺法。我對這個答案表示滿意,打算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但是還有不少學生舉著小手,嘴裏嚷著:“老師,我還有擺法。”還有擺法?我很驚奇,也很懷疑,我真的不相信6歲的孩子還能再想出什麼擺法。為了看個究竟,我沒有按照預設的教案上下去,而是繼續請學生回答。
生2:我在個位上擺20根小棒,也能表示20。
生3:我在十位上擺一根小棒,再在個位上擺10根小棒,合起來也是20。
生4:我在個位上擺兩捆小棒,也能表示20。
生5:我在十位上擺一根小棒表示十,在個位上擺一捆小棒也是十,合起來也是20。
生6:我在個位上先擺10根小棒,再擺一捆小棒,也可以表示20。
麵對學生這麼多的想法,我驚喜萬分,畢竟是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孩子呀!雖然以後係統學習數位表時,還要強調“滿十進一”,但本節課中他們如此濃厚的探究興趣、活躍的思維、投入的思考不就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嗎?我深深地感到: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創造潛能!當學生創造的火花閃過時,教師要做的便是細心地保護好這片火花。
要保護好學生創造的火花,首先要保護好學生精神生命的獨立性。學生的獨立性,不僅是他們認識事物的需要,從更深層次來說,也是教育民主的需要。如果一個人小時候可以很敏銳地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但總是被成人的規定所指正,他就不會再去相信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了,而是想方設法說出別人想說的話。這樣,他就沒有了精神生命的獨立性,同時創造火花也被抹殺了。上麵片段裏的後五種擺法,用“位值原則”去解釋有些牽強,如果我當時過分苛求,否定了學生的回答,去跟一年級的學生說明他們根本就聽不懂的“位值原則”和“滿十進一”,他們還會有濃厚的探究熱情嗎?根據教材的編排,到適當的時候再去完整地教學“滿十進一”不是更好嗎?相比之下,培養和保護好學生精神的獨立性尤為重要。
要保護好學生創造的火花,我們還要努力創設適合學生探究的氛圍。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孩子們所擁有的潛力比目前的教育體製所能啟發他們的多得多,你必須要從旁協助他們。”要讓學生有所創新,教師就得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發現、研究、探索的濃厚氛圍,要靈活運用各種素材,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側麵展開聯想、開拓思路、啟迪思維。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大膽嚐試,要能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上述的教學片段中,如果當學生擺出第一種答案後,我就急於表態、做結論,匆匆進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或者,我為了“走”預設的教案,對學生不同的擺法不理不睬,學生剛剛萌芽的創造火花就會被扼殺,課堂上就再也無法看到學生精彩的思維過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習評價“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交流彙報等方式使學生體會20的組成,從學生富有個性的6種擺法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在學習時的那種積極主動和創造熱情,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作者單位:南京市高淳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