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南充(1 / 2)

算著時間進站,我們在時間上把握得挺好,剛找到位置坐好沒幾分鍾,車就緩緩啟動,朝著我們的目的地行駛。

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嘉陵江的中遊。源自漢高祖時期公元前202年設立的安漢,到如今已經2200多年的光陰了。且南充還是三國文化和春節文化的發源地,更是有真深厚淵遠的悠久曆史。

說到南充,就不得不提一下南充的美食,一路上,唐膳海唾沫橫飛的說著南充有哪些哪些好處的,大妹和梅子也會順帶的補充一下,就我對南充一無所知,所以聽著她們的形容,就已經垂涎三尺了。

尤其是川北的涼粉,從清朝末期就問世,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的川味風格飲譽巴蜀,流傳至今。製作更是繁複,包括四關、八部、二十四道工序。

一句話來形容川北涼粉便是:銅旋搖擺,紅油翻飛,三兩下便將涼粉刮入碗中。紅油配料才是川北涼粉秘而不宣的“寶”。辣椒慢火炒碎,在“石兌窩”中舂碎,配以八角、桂皮、茴香等32種天然中藥香料,精選菜籽油煉熟,再將所有材料分步倒入油鍋中炸香、起鍋,投香辛料、辣椒麵,攪勻、去渣,便製成了辣椒油。

四川人喜麻辣,辣椒的香辣味融合著花椒的麻香味,隻是憑空想象,就已經忍不住讓自己咽口水了。

大妹更是忍不住的提到街邊販賣的鍋盔灌涼粉,街邊小攤,基本上家家都有得賣。是典型的南充地區的漢族特色風味小吃。既有新鮮出爐鍋盔的香脆,熱氣騰騰,又有川北涼粉的晶瑩剔透,麻辣綿軟。芳香可口,獨具特色。

更有人說,吃南充鍋盔灌涼粉本身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而且價格也便宜,一個就兩塊五毛錢,經濟實惠。

被他們這麼一說,不去嚐嚐都感覺太對不起自己了。心裏想著,一定要把這些特色的風味小吃都一遍,免得我大老遠的跑來一趟就太虧了。

到站的時候,天空中,太陽已經掛出來了,氣溫不算很高,看著天空萬裏烏雲的樣子,心情都挺不錯的。

出了火車站,熙熙嚷嚷的人群裏,我們就像是突然闖入未知世界的外來物種一樣。當然了,這隻是我的感覺,畢竟就她們三人而言,其實都不算是出門旅遊了,更何況梅子和大妹本是就是南充人。

火車站外,小攤販也比較多,這裏一個,那裏一個,大妹眼尖,一眼就瞧見了賣鍋盔灌涼粉的,指著小攤子跟我說:“小姐,走走走,咱們去吃鍋盔灌涼粉去。啊啊啊,好想吃!”

來到攤位前,指著鍋盔,大妹豪氣的說道:“老板,給我來4個。”

老板笑嗬嗬的回到:“好嘞。”

說著手上馬不停蹄的灶膛泥台裏分別找出4個烤製得蓬鬆酥脆像個飛碟一般餅,用一把小刀沿鍋盔邊沿,切入,理開一道小口,然後再用一個小鐵刮子,將倒扣在案板上的涼粉細細地刮上一碗,放進紅油、鹽、醬、醋,抖上一點花椒粉、胡椒粉,澆上生薑、蒜水,撒上幾絲青蔥的芫荽,在土碗裏拌得晶瑩剔透,鮮紅耀眼,然後就從鍋盔切出的口子處灌進去,裝滿鍋盔的肚子。那鍋盔灌吃起來“咯吱咯吱”,脆生生的,香噴噴的!麻辣熱脆香,看得旁邊沒買的人也禁不住垂涎三尺。

我自己其實不太喜歡吃餅這一類的食物,雖然都是麵食,但是我喜歡帶湯水的,餅感覺太幹了點。

但是看著老板的製作流程,和大妹邊吃邊感動得快流淚的樣子,我也忍不住開動起來。

一口咬下去,嗯,外脆裏嫩的餅吃著並沒有讓人覺得太幹的感覺,中間的涼粉很有勁道,麻香的紅油又很有味道,所有的東西包裹在一起,在口腔裏麵翻滾。

唔唔唔,真是太好吃了。邊吃邊忍不住看看人家老板是怎麼做餅的。

隻見那老板先是扯下一小坨麵團,塗抹上油鹽,花椒辣麵粉末,有時候還要塗抹上一層芝麻。然後才卷成一個小卷,豎置案板之上,又用擀麵杖將麵卷從上向下擀,直到擀成一個圓圓的麵餅,就攤開在平底鍋上燙烤,並不斷用一把鐵夾翻邊燙烤。當那麵餅金黃蓬鬆之時,就揭開平底鐵鍋,放進肚大口小的的桶裏一溜兒沿灶膛泥台豎置擺開烘烤,片刻工夫,那麵餅便烤製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