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華,自從在那一日在洪州武林大會和徐長卿見得苗疆巫屍再現江湖,便是一路西南而來,代替原本是要入苗疆的徐長卿。
每隔五年,青雲山和蜀山便是要派人前往苗疆,至於原因,三方都不知道。隻能說是先祖傳下來的訓令。不過在兩百年前,自苗疆之中引起江湖大亂。苗疆之中的黑巫一族,以巫屍和蠱術為禍江湖,不僅苗疆收到迫害,而且中原武林也是受到波及。最後由青雲山,蜀山,北涼蕭家三方通力合作這次平息那一場禍亂。
李豐華一路西南行走,單憑雙腳,一路原本是一個月便可到苗疆,隻不過在路上被一人給攔住,那人手持一柄東瀛刀,身披麻黃衣,不言不語對著自己便是拔刀相向,他的那柄刀隻聽的名叫宗左三文字,至於那人 叫什麼李豐華就不知道,自己還沒有問,那人便是衝殺上來了。
不過之前蕭輕塵已經個李豐華提起過此人,雖然不知曉名字,但是李豐華心中也有幾分猜測了。
一刀一劍兩者相遇,李豐華劍法飄靈,不著一絲痕跡,而且修為深厚,和手持左宗三文字的織田信長一路大戰下去,兩人不分上下,最後以兩人紛紛受傷而告一段落。
李豐華這一日也是趕到了苗疆之處。這苗疆之處雖然有官道而走,但是也隻是外圍,而且這官道還是湘南王為了監視苗疆才建立。
李豐華在密林之中,苗疆之處,滿是參天大樹,在密林之中行走,光線自然是要暗下一些。一步一步的向前踩去,李豐華也是留下一個心眼,苗疆之中的蠱術可是無孔不入,自己不小心,下一步就有可能中了苗疆中人為了提防敵人的險境。
隻不過李豐華現在走的這條路可以看出是有人經常行走的,這條路雖然是夾雜在密林之中,但是路中間卻是有很少的野草,而且還可以見得前人留下來的腳印。
李豐華獨自一人走在黯淡無關的密林之中,沿著小路七拐八拐不知拐過多少彎。若是一般人在這暗淡的有些陰森的密林之中獨自行走,隻怕是心裏也會泛起嘀咕吧。
李豐華不知走了幾個時辰,終於拐過一個參天大樹之後,光線一亮,李豐華快步走出,眼前一開闊。他看去,下麵卻是一個苗寨。李豐華看苗寨一時間看的楞去。
不能不楞,四麵環山,三麵環水之中,李豐華看的是房屋與山和,恰似道家所說天人合一之境,他站在那裏似悟又似楞。
苗疆多山多丘陵,使得傳統的民居建設力求依山傍水,避風朝陽,講究自然的形勢,根據不同的地形進行合理的布局,處於山區則利用坡地,既節省土方,又能建造成建築群體高低錯落的優美氣勢,於水邊則利用河道,組成水網交通。苗疆的吊腳樓都是因時因地來創造人之根本居所.在尋求居住環境時,一般都是背山麵水,負陰抱陽.背上可以阻擋冬季的寒風,前方開闊可以得到良好的日照,可以接納夏日的涼風,四周丘陵可以提供木材,燃料。
吊腳樓是苗疆傳統建築,是其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吊腳樓是苗疆的建築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
修建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六尺多,各層麵積約一百平方米。上下兩層相差約四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保坎。建房時,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吊腳樓采用穿鬥式結構,每排房柱五?至七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絡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疆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征祖先靈魂的聖樹。
李豐華雖然在青雲山上的古籍之中看過對苗疆寨落的描寫,但是與自己親眼見到卻是極為不相同的。
站在寨落對麵的山坡之上看去,苗寨整個的整體布局不因為是在 山坡之上用地緊張而顯得雜亂無章,道路窄小,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和山勢相接連,而且可見的苗寨之中依舊是參天大樹,而更主要但是將村外的風光引入村內,讓的李豐華看去,隻能歎了一聲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