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新的奇跡(1 / 2)

川北地區的輕易取得,使羅陽和所有的大漢天國官兵士氣大振,除了一萬名官兵分別進駐各縣城以外,羅陽自己,則聚集兵力,從綿陽轉向東南。

對於未來的總體戰略,羅陽自己也不是多清楚,但是有一點兒,避實擊虛是最恰當的,能撈取民心和實地是最合算的,所以,他先解決眼前問題。

“四川乃是我大漢天國的根本基礎,又沒有經過太大戰亂,經濟富庶,人口密集,有足夠的物力人力可以支持長期戰爭,所以,我們必須牢固地掌握!”

對這一決策,漢軍將領們沒有什麼可反對的,他們對於將來,更加模糊,反正,跟隨著翼王石達開的年代,被清軍堵截著,壓縮著,整天東奔西走,整一個活命逃命戰略,現在,要擴張地盤,要多多錢糧,誰不喜歡?

張遂謀極力支持羅陽,他雖然號稱石達開時代的“智多星”,第一宰輔,可是,羅陽在絕處力挽狂瀾的事實,已經讓他徹底欽佩,他本身就是篤信鬼神占卜的人物,早就被其他人同化,把羅陽神化了。

羅陽軍以曾仕和軍三萬人為核心,堅守在成都城附近,以賴裕新,黃再忠,韋普成為三路,分別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了西麵,西北,南麵,而將東麵留給了羅陽自己。

不是羅陽太托大,而是他擁有成建製的炮兵部隊,洋槍部隊,是火力最凶猛,裝備最佳的部隊,他要和清軍主力決戰,至於其他幾路部隊,雖然也裝備了一些飛雷炮,洋槍,但數量極少,西北南諸麵,都是清軍的地方武裝,威脅不大。

羅陽軍在襲破了廣元,巴中以後,分多路南下,進攻重慶。

對重慶的進攻,讓將領們有了一些分歧,張遂謀就奇怪:“銳王,那個小地方,打不打有意思?”

他希望能夠緩和攻勢,盡快消化新占領區域,招兵買馬,清剿清軍殘餘,把大漢天國的一套措施,實施在新領地,鞏固川北和東北部的勝利成果,也是一理。

羅陽想當然就拒絕了,“重慶多大的地方啊,重要的未來大都市,又是殘餘川軍的聚集地,不拔掉這個釘子,我們休想安生!”

大家都點頭,張遂謀在擔心中也點頭,羅陽的話,誰能提出反駁意見?

羅陽的思想當然有前瞻性,他知道現代的重慶發展嘛,可惜,當時,隻是清軍治下的一個鎮,設立了一個總兵。

一千多人的步兵,從巴中南下,雖然號稱一個旅,其實隻是一個團,這樣的一支部隊,要是以前,恐怕早就被沿途的清軍消滅了,即使沒有清軍正規部隊,就是多如牛毛的地方地主團練,也能夠將之輕易淹沒在地主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太平天國名將,大國宗石鎮吉就是這樣,帶領千人的部隊,在紅水河被伏擊擒獲犧牲的。

時勢不同了,趙宇帶領的半個旅步兵,攜帶五架飛雷炮,三門洋炮,一百餘杆繳獲的清軍新式洋槍,一路南下,順風滿帆,他們過平昌,掃達州,幾乎如入無人之境。

駱秉章的飛章傳書,影響不一,實際意義不大,所在的滿清地區,都進行了認真的抵抗,四川的滿清統治,還是比較鞏固的。

平昌的清軍有一百多人,但是,團練一千餘人,堅守城池,脅迫了兩千名城內外的青壯年,處於絕對的優勢,其鐵鑄炮有十多門,未等漢軍臨城,就轟死了對方二十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