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決定驅走赫德!”羅陽說。
“難道要和英國人失和?”曾國藩擔憂起來。
“不是,我們要更換一個赫德,敲山震虎,雖然還用一個英國人,可是,讓這些家夥明白,他們是受我們監督的,不能胡作非為。”羅陽交了老底兒。
“好!”曾國藩大喜,他發現,這隻是羅陽的一個權術動作,那就好說了,隻要驅逐了赫德,依然任用英國人,就不會和英國鬧僵。
羅陽向英國公使提出了建議,強調了政府財政的困難,派遣工作隊進入海關,得到了英國人的諒解,事實上,這是中國收回海關權利的第一步,成功地將人員向海關滲透,還取得了監督管理的權利。
當時,海關分為上海,廣州,天津三大部分,三個重點,曾國藩的監督機構進駐以後,有二百多人,每天審核海關的帳目,然後記錄在案。
赫德這人,是個中國通,在這問題上,想得很開,對曆史上的滿清政府,也配合得很是到位,算是個可人兒,在華夏天國時代,也很溫和,可是,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栽了。
更加溫和的曾國藩,見了赫德的麵兒,總是老遠就打招呼的,本來,清廷官員見了洋人,總是比較尷尬的,現在,禮儀上已經統一,見麵就是握手鞠躬之類,非常融洽。而且,這些官員,居然在很多的時候,穿了同樣的西裝,打了領帶,這也讓海關的英國人很有認同感,關係處得還算可以。
但是,曾國藩一直在搞赫德的小材料,多次給羅陽彙報了以後,表示沮喪:“執政官先生,赫德此人,官德尚好,沒有什麼不良的愛好啊,手腳倒幹淨!”
沒有經濟問題?可能嗎?
“他會不會庇護走私犯呢?海關官員不涉及走私案的,實在稀罕啊。”羅陽提示。
“哦,也許,那,微臣,不不,下官就繼續調查好了!”曾國藩說。
曾國藩還是有能力的,這不,終於出來了,三天時間,就有一大批的走私案件浮出了水麵,確實有海關官員與走私犯勾結,注意,走私犯,都是洋人的幹活兒。
曾國藩表麵上查不出來,幹脆組織了稽查隊,終於撞上了洋人的商船,這是在碼頭上的,於是,牽扯甚廣。盡管不能公開審訊,可是,秘密地審訊和威脅以後,那些洋人還是招供了不少內情。
這當然夠了,可是,羅陽還嫌不過癮,又指使曾國藩,唆使中國商人邀請幾個海關的官員去消費,上海的十裏洋場雖然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可是,已經初具雛形,還邀請了赫德,雖然他沒有去。
華夏天國在之前,其實專門針對這一事件,再次強調了國家的政策,禁止官員涉足娛樂場所。並且強製規定,凡是涉足的官員,立即判處死刑。
這是晚清以來,中國政府最嚴厲的打擊色情活動,淨化官場的行動法令,已經公布多次了,這次,另有含義。
結果,那幾個海關的官員,和中國商人,在娛樂場所被捉個正著。
這就是個局,被抓進官府的幾個英國人。先後被具保釋放,但是,留了案底。
羅陽把曾國藩誇獎了一通,勉勵他繼續好好幹,然後,以手裏的材料,通知了英國公使葛洛。參與走私,違背官員準則,使羅陽的理由十分充足,在保證英國人繼任為總稅局局長的任命以後,葛洛公使親自出馬,撤換了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