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一樣的湘江戰役(1 / 3)

七不一樣的湘江戰役

從11月15日,紅軍突破國黨軍的第三道封鎖線開始,紅軍就在計劃有關第四道封鎖線的問題了。

有了金手指,紅軍想要安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其實並不難。別看國黨軍兵力雄厚,四麵八方朝中間擠壓,但其實因為互不統屬(桂軍曾經在戰役期間繳了中央軍周渾元部一個連的械),彼此提防,根本就不能形成合力(一直到抗戰時期這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導致中國龐大的兵力優勢不能發揮,各部各自為戰,被日軍各個擊破)。

具體來說,在紅軍渡江的全州,興安之間,曾經出現過從11月22日夜裏開始,一直到12月1日為止,長達9天的力量薄弱期。這期間,桂軍主力夏威部10個團撤離此地,僅留下兩個團又兩個營的部隊守衛。如果紅軍能夠在這個時間段內快速渡江,就可以避免重大損失,以及由此帶來的一係列惡果(最明顯的後果就是各軍團戰力大損,各部建製混亂,導致麵對民團的攻擊都感到吃力,受了很大損失)

然而,中央直到25日才得知渡口兵力薄弱,決定由此渡江。偏偏一向行動迅速的紅軍在這關鍵時刻卻掉了鏈子。中央縱隊26日行進6公裏,27日行進8公裏,28日行進26公裏,29日行進32公裏,四天總共才行進72公裏。不用說,什麼都晚了。

這裏說兩句。有人說一、三、五軍團的阻擊戰,不是因為中央縱隊行進緩慢,而是因為要給八、九軍團保留西進通道;而八、九軍團之所以落後,則是因為行軍路徑錯誤,在三峰山受阻,被迫北上從雷口關進入廣西——比其它軍團多走了很多路。

所以,八、九軍團在三峰山受阻,這才是湘江戰役中紅軍陷於被動的關鍵因素。

這個說法倒也不算錯。紅八、九軍團在26日接到軍委命令時的位置確實不好(太過靠後,這兩個軍團當時還擔負著威脅桂軍右翼的入桂通道的任務)。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紅八、九軍團為什麼會位置那麼靠後?

很簡單,作為全軍的後衛部隊,總不能你中央縱隊還沒有走到位,它就超到前麵去吧?

退一步說,就算八、九軍團位置不好,也可以通過急行軍趕上來,然而戰役期間,八、九軍團的日行軍速度不到四十公裏,這個速度當然不算慢,但是作為紅軍的一支戰鬥部隊,特別是這種緊急情況下,這就顯得不夠了。要知道這之後主席接手紅軍指揮,中央紅軍在緊急情況下日行軍60到100公裏可絕不鮮見。

好吧,無論是前方的紅四師紅六師擅自放棄陣地,還是中部的中央縱隊缺乏戰鬥力成為軟肋,還是後方的八、九軍團行動拖遝(某些人總結的湘江失利三大因素)。在事先了解之後,都是可以克服避免的。

不過,僅僅是安全通過湘江就可以了嗎?

————

11月15日,過第三道路封鎖線後,彭大將軍給總理發電建議:“以三軍團迅速向湘潭、寧鄉、益陽挺進,威脅長沙,迫使蔣軍改變部署,阻擊、牽製敵人;同時我中央率領其他兵團,進占漵浦、辰溪、沉陵一帶,迅速發動群眾創造戰場,創造根據地,粉碎敵軍進攻。否則,將被迫經過湘桂邊之西延山脈,同桂軍作戰,其後果是不利的。”(《彭德懷自述》)

在原來的時空中,這個提議沒有被采納;在這個時空中,則部分得到了執行。

15日,彭將軍帶領三軍團4師,5師,及八軍團一部,軍委直屬特勤大隊一中隊的兩個小隊,全軍約一萬三千人,沿彬州,耒陽(就是熊艾春“恕燦”電腦的那個耒陽)秘密北上,計劃在衡陽與湘潭之間的山裏麵潛伏兩到三天(一萬三千人聽起來很不少,實際上如果擠到一起,不過是一個100*130的方隊,普通小學校的操場都可以站得下,就算加上一些“重武器”,想要在大山之間躲起來,問題也不大——當然,前提是不能與外界有交流,比如向外采買糧食什麼的。所以為了這次潛伏任務,彭部帶了十天的口糧,為此甚至部分削弱了其他部隊的糧食儲備——順便一說,紅軍在度過湘江之前,因為一路走的都是大路,沿途人煙繁華,所以並不缺乏糧食補給。在渡過湘江之後,實力巨減,不得不避開大路,專門走窮鄉僻壤,一直到遵義才獲得補給的機會),在湘江戰役開始以後,相機奪取湘潭,威脅長沙,迫使湘軍回援。

16日,湘桂軍閥一如曆史上一樣,達成全州協議,聯手在湘江布防。

11月18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廣西賀縣白芒營、恭城龍虎關分別與桂軍交戰。20日,紅九軍團(曆史上紅九軍團由紅3,紅22兩個師組成,湘江戰役之前紅22師尚餘1000多人,被派去給中央縱隊挑東西。所以湘江戰役打響時,紅九軍團其實隻有紅3師一個師。這裏因為中央縱隊沒有那麼多家當,同時部隊戰鬥力增強,22師尚餘1300餘人,但是編製依然沒有了,被打散加強了紅3師。)及紅三軍團6師(配屬給紅九軍團)逼近江華,21日,攻占江華縣城,並派出兩團兵力攻打(佯攻)龍虎關。之後,紅五軍團、紅八軍團和紅九軍團部隊先後進入江華、永明,威脅廣西富川、賀縣、恭城。

以上戰場形勢跟曆史上如出一轍,甚至連戰果都相差無幾,如果說有什麼變化,那就是紅軍在加強了火力與技戰術之後,傷亡不如曆史上那麼大。

既然如此,對手方麵的應對也就跟曆史上差不多了。

白崇禧一看紅軍有可能從富川,賀縣一帶深入廣西腹地,又接到******從上海發來的密電,說常凱申采用政學係頭目楊永泰“一舉除三害”的毒計,擬將紅軍由龍虎關兩側地區向南壓迫,一舉除紅軍、廣東、廣西“三害”,遂作出了將部署於全灌興三角地區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決定。

11月20日晚,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義電告常凱申(當時李宗仁在廣東),要求將夏威部主力南撤,所留空白由湘軍填補。常凱申於22日下午17時,下達了準許桂軍南撤的複電,並向何鍵發電,要求何鍵派湘軍南下全州接防。

白崇禧接悉複電後,沒等湘軍接防,即刻下令連夜將在全州、興安、灌陽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僅在全州留有7軍24師72團的兩營幹訓隊,興安留有一個團(屬43師),灌陽留有一個團(44師130團)。而湘軍在接到常凱申的接防命令後,並沒有即刻南下接防,而是一再拖延。

曆史上湘軍直至11月27日,才進入全州縣城,但進入全州後又停止南下,一直到12月1日,才重新封鎖湘江(何鍵很可能也不想跟紅軍死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