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珍珍淚項目內幕(1 / 2)

第161章 珍珍淚項目內幕

河州人民廣場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占地麵積約為十餘畝,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老的廣場明顯跟周圍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不相襯了。於是前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人民廣場進行改擴建,拆遷周圍所有城中村住戶,將廣場由原來的十餘畝,擴建到三十餘畝。

因為廣場地處市中心,地價之高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盡管隻需要拆遷周圍三百餘戶居民,但相比市郊而言要困難的多,付出的代價也要高昂的多。市委市政府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所在整體規劃上就做了商業化運作,將一部分土地挪出來,作為商業用地賣給開發商,然後將買地的錢,一部分用於廣場改造,一部分用於遷拆補償。這樣一來,不僅改造了廣場周圍的環境,還節約了政府資金。也就是說,政府可以在不花一分錢的情況下,對老廣場進行徹底改造。

然而實事卻遠非如此。政府不僅為此付出了高達數千萬的遷拆補償款,還落下一個滿目蒼夷的新廣場。而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便是嚴氏兄弟。

首先嚴氏兄弟首先利用皮國成的關係,以拆遷公司的名譽,承攬了周邊居民的拆遷工程,然後組織人煽動居民到市政府鬧事,再收買當地居民代表跟市政府談判,將拆遷補償標準一提再提,從最初確定的每平米補償一千五百元,提高到最後每平米兩千七百元,可以說幾乎翻了一番。

這樣一來,出售商業用地的錢,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居民的拆遷了。市政府辦公會上,皮國成便適時提出從市財政貼一部分錢的意見。

可是在最終發放補償款的時候,嚴氏兄弟卻是按照每平米一千六百元的標準給居民發放的。因為他們事先對居民隱瞞的真相,居民對標準也是個模糊的概念,更何況此次拆遷補償標準,已經比市裏的曆次拆遷都要高了許多,所以周邊居民也沒有再說什麼,嚴氏兄弟因此很輕鬆就從中撈取了一個多億。

商業用地的拍賣中,嚴氏兄弟更是利用詹天彪天虎幫的黑惡勢力,對前來參加拍賣的房地產公司進行打壓,順利將絕大多數地塊納入囊中,然後又轉身出售。這樣一來,嚴氏兄弟又從中撈取了數千萬的好處。

兩次明目張膽的暗箱操作,顯然引起了市委的注意。為了弄清實事真相,市委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經過短短一個周的調查便真相大白了。這時候皮國成站出來說話了,大包大攬將責任全部攬在了自己身上,說是自己作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又是此次廣場工程領導組的常務副組長,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對下麵的工作有失查察,願意為此負全部責任。

這樣一來,市委沒辦法了,皮國成並不是直接參與者並沒有直接責任,就算處理也隻能追究領導責任,對於整個事件的處理並沒有多大意義,隻好責令皮國成限期整改。

皮國成好說歹說,讓嚴氏兄弟上繳了兩千多萬非法所得,算是平息了此事。

然而嚴氏兄弟並不是省油的燈。在對廣場的改造過程中又動起了歪腦筋,為了節約成本,將原本要先硬化後鋪地磚的工程,連硬化都沒有做,就直接鋪上了地磚,對一些建築設施更是能省就省,能扣就扣,結果一個將近二十畝的廣場改造下來,又將上繳的那兩千多萬給撈了回來。

而那經過改造擴建的廣場也變成了河州人民長期詬病的對象,沒有半年時間,廣場地基就出現大麵積下陷,四處是坑坑窪窪,一下雨便變成了積水潭,路燈、健身器材、觀賞性建築更是壞的壞,爛的爛,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

嚴氏兄弟搞的第二個豆腐渣工程,便是娘娘河防洪堤壩。娘娘河是一條極為平靜的河流,幾乎從來沒有發生泛濫的事情。河州市委之所以要對娘娘河進行防洪加固,起因是一次的考古發現。

大約是五年前的端午節前後,河州市郊的一個磚瓦廠,在取土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座明清時期時期的古墓。經省考古隊專家和河州大學相關專家的考證後,發現這座古墓是清朝初年,河州當地一個大士紳的墓葬。這個大士紳明顯是個文化人,考古專家除了在墓葬中發現了大量金銀瓷器等陪葬品之外,還發現了許多保存完好的書籍和手稿。

這些手稿中大量記載了河州的風土人情,以及自然災害。其中就有關於娘娘河河州段洪水爆發的記載。記載中說,崇禎十七年,也就是清順治元年,用現在紀年法算應該是公元一六四四年,夏,自六月到八月間,河州連降大雨,娘娘河泛濫,兩岸十數裏居民遭災,人畜死傷無數,房屋幾乎全部毀壞,損失達數千萬白銀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