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吐蕃又來(一)(1 / 2)

李建成聽到杜如晦在殿外,馬上命令明宇公公傳召。當杜如晦進來之後,李建成向杜如晦熱情的介紹:

“如晦呀!這位就是與薛仁貴、蘇定方、還有孫玉策等人一起助朕將一顆釘子直接插入渤海國的靈官道長,道長,這位是尚書右仆射杜如晦,朕的左膀右臂!”

“啊!貧道參見杜大人!”杜如晦還了個禮,不過,看的出來,杜如晦很急。

“啊!陛下,貧道還有事情,就不在這裏討擾了!”

“啊!道長請!”當靈官道長走了之後。杜如晦向李建成行禮道:

“陛下!臣剛剛從兵部過來!西邊那邊的局勢又有些微妙!……”

“哦!”杜如晦從懷中拿出了兩本奏折。

“陛下請看!”李建成將奏折打開。看著上麵的內容,第一本是益州刺史的奏折——‘臣益州刺史陳宇航恭請聖安,近來,吐蕃一帶與我益州邊境羌人商貿往來平凡。臣恐吐蕃對我朝有所異動。’

而另外一本奏折上麵寫著——‘臣漠北留守府留守李績參見陛下,近來,西域各國中突然多出了很多吐蕃商人,行蹤詭秘,出入西域各國王庭。臣恐吐蕃意欲在西域有所活動,請陛下萬萬防範。’看完這兩份奏折,李建成的眉頭緊鎖。就在幾個月前,吐穀渾國主慕容順已經向李建成奏報,吐蕃以吐穀渾在李建成耳邊挑唆兩國關係為名,近來屢次對吐穀渾進行挑釁。希望李建成能夠出麵解決。李建成的眉頭一直鄒著。吐蕃。後世李唐衰弱的原因之一。武則時期,由於害怕李唐宗親和文武大臣抵製自己,尤其對於朝中握有兵權的邊將,隨時處死,而處死邊將,導致李唐武將衰落,文風大盛,吐蕃乘勢撕毀條約,屢次侵唐。唐玄宗時期,就多次對吐蕃用兵,安史之亂起,吐蕃乘勢奪得李唐隴右之地。還有安史之亂平定之後,自唐代宗起,吐蕃就一直襲擾著李唐邊境。曾經數次侵入到了長安附近。關中的百姓深受其害。羌,古族名,又稱西羌。據傳羌人的始祖為黃帝,也有是炎帝。其最初分布於中國西部地區,稱之為“羌”、“西羌”、“氐羌”。最早載於甲骨文卜辭,意指西方牧羊人。另外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這是遊牧民族居無常處,遷徙為生的真實寫照。商末曾隨周武王伐紂。秦漢時部落眾多,有先零、燒當、卑湳、卑禾、婼、參狼、鍾等,在今四川境有白馬羌、犛牛羌(越嶲羌)。東漢,“西羌”專 指羌人中內遷定居於隴西諸郡的一支。魏晉南北朝至唐宋間,有宕昌、鄧至、白蘭、黨項諸羌。居住分散,多以遷徙農牧業為主。但與漢人雜處者,則早在戰國、秦漢時已逐漸定居農耕。羌人部落首領多受曆朝冊封。但也經常反複叛亂。曾經在南北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後秦政權。宋時黨項羌建立西夏政權。在血緣上,吐蕃與羌人很近。這兩個民族一直是中原固有的邊患。隻有到了元朝和清朝時期,這兩個民族才正式進入了臣服名單。如今,陳宇航和李績兩個人一起向李建成預警,李建成不得不重視。

“如晦,你的想法!”

“陛下,臣以為!吐穀渾與吐蕃的事情,我們隻能調解,不宜插手!”

“哦!為何?”看到李建成疑惑的樣子,杜如晦繼續解釋道:

“陛下,古語有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吐穀渾出身遼東鮮卑別種,後在三國時方遷徙西北。當年,在前隋之時,就曾經是邊患之一!如果不是陛下仁德,那吐穀渾早就灰飛煙滅了。如今,正好,吐蕃對吐穀渾攻打,乘勢削弱吐穀渾的實力,吐穀渾如果實力不濟,就會向我們李唐請求內附,待其內附之後,陛下隻要拉攏其上層,賜予高官顯爵,以顯示我李唐懷柔四海,陛下仁德之名。而至於其屬民嗎?不正好是現成的壯勞力嘛!?”看著杜如晦自鳴得意,捏著胡子的樣子。李建成又接著問了一句。

“那吐蕃呢?還有,如果吐穀渾被吐蕃打敗,那麼我們的巴蜀和隴右可就暴露在吐蕃的麵前了!如晦,你有何妙計!?”

“陛下,當初,吐蕃請婚,陛下未曾允諾,現在吐蕃對吐穀渾用兵,明麵上是對付吐穀渾,實際上是在向我朝示威。依微臣看,不如就以宗室女子冊封為公主賜之,這樣我們李唐與吐蕃成秦晉之好,以免兩國再起刀兵。”李建成沒有言語,思路又回到了當初,在永碩七年的時候,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派遣使臣前來朝聘,並且乘機向李建成請求,迎娶李唐公主。看到吐蕃請婚使,李建成心中無比的厭惡——和親,從西漢時期就留下的傳統,當初,漢高祖劉邦在匈奴進軍中原的時候,親率數十萬大軍迎戰,如果不是因為劉邦輕敵,被捆住了白登山,劉邦也不會想到和親。但是,匈奴卻並不以和親為牽製,相反,時不時的以親戚的名義,侵入內地勒索。而且,李建成清楚,鬆讚幹布絕對不是一個平庸之輩。原本,青藏高原是一片荒蕪,處於刀耕火種的時期。鬆讚幹布在迎娶文成公主的時候,向李唐要去了大量書籍,工匠,正是由於文成公主的出嫁,使得青藏高原引發了質的飛躍——鬆讚幹布利用從中原帶過去的書籍徹底改良了吐蕃的律法、加強了吐蕃王室的中央集權。借助從中原來到的工匠,改良了吐蕃的武器。文成公主是促進了李唐與吐蕃的交流,在李建成看來,實際上為後世留下了很大的隱患。當時整個朝廷的文官係統都傾向於與吐蕃和親,理由有以下幾點——一:突厥、回紇、吐穀渾都被賜婚了公主,文官覺得,吐蕃賜上一名公主沒有什麼;第二,當時李建成的心思望向了遼東,如果要兩線作戰,恐怕朝廷氣力不支;第三,李建成和文官的心裏都清楚,每次大戰打下來,武將的功勳都比文官大,封賞比文官多,文官心裏妒忌。後人總兩宋時期,重文輕武,其實,華夏哪朝哪代都是文武不相容,文人空談可以,真正上了戰場,就兩腿發軟,一旦見到武夫建功,馬上心存妒忌。隻要皇帝稍微表露出對武將的防範和不滿,那麼,武將階級就會馬上被打壓,當時的武將隻有兩條出路可以走,一條就是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向京城造反,改朝換代。要麼就是束手就擒,等待著文人的無恥謾罵,以及死後史官的口誅筆伐。最終結果就是整個漢民族的武力衰落,異族突起,整個中原大地成為異族的堂。李建成看著杜如晦。沒有話。杜如晦看到李建成,知道李建成不太讚同和親。馬上改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