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使團(2 / 2)

襄陽城能夠堅守住這麼多年,郭靖等大宋武林義士功不可沒,而裏裏外外、從軍到民也是擰成了一股繩,這麼多年都未敢有絲毫放鬆。

可是突然間淪陷就淪陷,這其中必有文章。

兩國的探子沒有那麼容易能夠得逞,不然這麼多年早該得逞了,更有可能的是內部有人變節。

雖堅持了這麼多年才變也有些奇怪,而這位新出現的蒙古平定王,會不會便是那人?

如果要他突然變節然後在襄陽城內製造混亂,又幫忙開城,與蒙元裏應外合,然後憑借此功飛升王爵,這樣也能夠得通。

雖襄陽城本身對於蒙元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因為當初蒙古大汗便是倒在這襄陽城外,也導致了伺候蒙元內部十幾年的混亂,到近年才緩過勁來,所以襄陽城一直是蒙古人心頭的一根刺。

能夠幫他們將這根刺拔了的人,自然算是極大的功勞。

不過封王之後還能領兵,並委以重任,李平安覺得這後麵恐怕還有內情。

這時王道全道:“如此,咱們不如先去與這位平定王接觸接觸,本來是想進襄陽城拜會一下汝陽王,如今恐怕得繞道了。”

滿清那邊自有另一路使者去打交道,他們不好越俎代庖,隻能繞道而行。

於是一行當即繞過襄陽城,再走了兩裏多的路程,便看到了一座營寨。

此時已是深夜,一行人都有些疲憊,但還是強打著精神,王道全讓隨從吏上前遞上名帖,表明己方乃是大宋朝廷使者。

那守衛也不敢怠慢,立刻回轉通報,不一會兒後出來,就將一行人引入其中。

一路過去看著這營帳錯落有致,巡邏的衛兵亦是齊整精神,蘇青不覺有些憂心忡忡,低聲道:“若是蒙元的兵馬都如此般,若無城牆之險可守,隻在平原交戰,我宋軍難矣。”

王道全卻也笑著低聲道:“伯汗不必如此心憂,蒙古騎兵本就下無敵,宋軍與他們各有所長,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看的還是臨陣表現。”

蘇青略微展顏,點了點頭。

此時李平安卻在暗暗觀察這個營寨,他心裏已經開始想著,若是發現那位平定王便是襄陽陷落的罪魁禍首,那自己要殺了他的話,要如何行事了。

首先,自己當然是要單獨出手,最好撇開與使節團的關係。

其次必須要提前找好退路,他可不想最後把自己賠進去,雖以他現在的輕功能力,隻要不是完全陷在了成型的軍陣裏麵,都有希望脫身,但有風險的事情,還是盡量不要去做。

所以熟悉一下周圍的情況、地形、人員分布,這些都得了然於胸,到時候才好下手。

當然了,要是發現這人不是目標,那自然什麼都不做,讓王道全他們去打交道就是了。

等到一行人進入營帳中後,他們一眼便瞧見了上麵大馬金刀的姿勢,坐著一個黝黑大漢,看發飾和著裝就知道是蒙古人,偏偏有一口流利的漢語,笑著道:“聽,你們是南宋皇帝派來求和的使團?”

聞聽此言,從王道全莫不皺起了眉頭。

這平定王的態度,怎麼感覺不太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