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這是華夏源頭《尚書》的神來之筆,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傳承,現在大明已經忘了“戎”了,但啥事情都有金剛怒目,兵戎相見的時候,忘戰必危啊。
朱常浩在船上要對趙元義和王燦暗授密要,交待他們這次派船北上的任務。
所以一開始就問道“王於興師”是何意?
在朱常浩的心裏,“王於興師”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就是自己的身份是王爺,那自己起兵,就是王於興師的意思,第二層,“王於興師”這出自《詩三百》的“秦風”,意思是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團結起來,共同抗敵,聽從王的號令。
好在趙元義小的時候,也上過幾年師塾,知道這句話。朱常浩的問的時候,王燦作為副官,在品階上沒有趙元義的品階高,巡檢司的日常工作中,也就隻是盡到自己職責軍紀,作風,思想工作,其他事情一概不過問,那這問題隻有趙元義回答了。
“王爺,這‘王於興師’,末將倒是曉得。這話來自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王室內訌,導致戎族入侵,攻進鎬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淪陷,秦國靠近王畿,與周王室休戚相關,遂奮起反抗。
當時,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於詩如此。這首詩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確實反映了大秦的尚武精氣神。
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秦人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於興師”,他們就一呼百諾,緊跟出發,團結友愛,協同作戰,跟著他們的秦王,勇戰到底。”
“恩,元義說的不錯,秦人跟著他們的秦襄公,勇戰到底,一呼百應,保衛自己家園,抵禦犬戎入侵,不怕死亡,與子同仇。在這裏,本王想問,如果給你們兩人交給一個長期的任務,有可能要堅持兩到三年,而且,條件和形勢一也不容樂觀,有可能會被別人殺掉。
當然,這個殺掉,也不是那麼好殺的,你倆要明白,你們身後站的可是大明的瑞王,在當前的大明的所有藩王裏麵,隻要我瑞王爺說自己是第二,那就沒人敢說第一。不過,到了那個地方之後,你們也要積極團結周圍的人,有時候,也要采取斬首行動,殺掉就是保住自己。
再說,本王這次將這三十三條船交給你倆,現在船上也有五百多兵丁,大麵大多數都是本王的親衛,你們倆,也都是本王的親衛隊裏麵出來的,他們以前還是你倆的下屬呢,所以在領兵和管理上,相信不會出現啥問題的。”
“那,王爺,你讓我倆到底去幹啥事啊?”
“本王這次要讓你們先護送吳克善到達遼東,在遼河的西平堡地界你們就讓吳克善他們下船,但是,你們一定要將遼河沿路的關卡,兵所有一個描繪。
這樣,王燦,你們軍紀處有繪圖的,他們也是聽本王講過比例尺繪圖的文案,這件事,就解給你了。”
“是,末將遵命。”
“暫且不要說啥遵命了,這是第一件事情,你們將這營口道西平堡這近五百裏的地域,描繪著差不多以後,就趕緊順水離開,最好不要逗留。你們離開營口之後,不是船上還有十萬斤糧食嗎,這些東西,你們要先朝南行駛,然後在轉向東北,送到皮島毛文龍哪裏去。”
“王爺,那我倆到毛文龍哪裏去,任務是啥?”
“任務就是利用我們的水師船隊,說白了就是利用這三十三條船,可以使用盜賊戰術,群狼戰術,獲取錢財勢力,慢慢地滲透到他們的東江鎮裏麵去。而且,本王還會每個季度派人到接濟你們,你們一定要逐漸控製渤海各島,旅順堡,寬奠堡,鐵山、昌城等據點。
今年九月,本王一定要讓我那侄兒皇帝再封本王一個官,官名都想好了,就叫遼東宣慰使。這個官職,自從成祖爺以來,就再沒有冊封過,主要是因為這個官職,就是送銀子,送糧食的。
本王這次回去,就要利用京師的財源匱乏,送一點錢糧,就可以換個官職,況且,這個官職管理不到當地的錢財人事兵丁,就是一個散官,崇禎他也沒有理由不封本王啊。”
“那王爺,我二人就以送糧食的名義去和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接觸,但我們這三十幾條船,也應該有駐紮的地方啊,不知道王爺有何建議,我們該駐紮在哪裏?”
“老劉,到艙房裏將遼東的形影圖拿來。”
遼東的形影圖來了,朱常浩看了一會兒圖,說道,“你們就到這個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