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禽獸哭 第一百五十四章 女人肚皮上定乾坤(中)(3 / 3)

鐵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餘名守軍與後金大軍血戰,戰至最後一卒,無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壯烈殉國。

隨後,後金鐵騎乘冬季冰堅,進攻與鐵山僅三裏之隔的雲從島。毛文龍率部英勇反擊,派部將毛有見、尤景和等逆襲後金軍。雙方在冰麵上展開激烈戰鬥。

東江鎮麵對武器、裝備和人數都占優勢的後金軍,毫無懼色,浴血奮戰,雙方互有殺傷,後金軍強攻多日,始終不能前進一步。

後金主帥阿敏見部隊傷亡太大,占不到半點便宜,遂遷怒於朝鮮人,轉而進攻朝鮮義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開殺戒。得手後,又率大軍移向朝鮮首都王京,準備滅掉朝鮮稱王,朝鮮國王李倧一麵倉皇出逃,一麵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龍請罪,說導敵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為,請求援救。

天啟皇帝認為朝鮮雖然協助後金,但不應該計較屬國的過錯,才是天朝氣量。於是下詔給毛文龍,要求毛文龍不計前嫌,出兵援朝。他說:“奴兵東襲毛帥,銳氣未傷,深慰朕懷。麗人導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屬國不支,折而入奴,奴勢益張,亦非吾利。還速諭毛帥相機應援,無懷宿嫌,致誤大計。”

毛文龍接到詔書以後,不顧自身糧餉短缺,毅然率部進入朝鮮,反擊後金大軍。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東江軍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屍為食”,仍在毛文龍的激勵下,頑強作戰。

雙方在宣州、晏庭、車輦、義州等地反複拉鋸,而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戰事逐漸向有利東江軍的方麵轉變。隨著河水、海水的解凍,東江軍逐漸依靠朝鮮境內的大小河流,把以騎兵為主的後金軍困住,多次重創敵軍,“三戰三捷,困奴於銀杏江”,隨於千家莊、瓶山一帶與後金主力展開決戰,“文龍自率兵出,大戰,殺固山三、牛鹿八人,斬六千餘級。”阿敏不得不放棄在朝鮮稱王的打算,"殺出一條血路回到本土",東江軍取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

“丁卯之役”使得擁有數萬驕兵悍將的鑲藍旗精銳喪盡,即使休整兩年也未恢複元氣,其餘參戰後金軍也多有損失。是為大明與後金交戰以來,所取得的最重大勝利,而這又是在明軍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取得的,更加可貴。

對此,登萊巡撫李嵩評價說:“奴以十萬之眾蹂躪東江,毛文龍乃能於狂烽正熾之際,奮敵愾迅……毛帥之功於是不可著乎!”、繼任者孫國禎也認為:“臣看得毛帥孤懸絕島,遠泊水鄉,溟霧胡風,侵肌撲麵,寒煙冷月,泣晝憐宵。七年正月以來,五戰而五勝,諦觀宣州、車輦、義州西門、龍山諸役,皆令人舌咋心驚,色飛神動。然義州西門之捷,獨雄而奇,蓋其俘獲者皆名酋,今之係紐而獻者,此也。宣州諸路之捷,又險而奇,蓋毛帥親中二矢,不為少動。自五、六年以來,大小幾近百戰,積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搶獲器械、馬匹累百,近日續報者不與焉。”

“丁卯之役”是萬曆壬辰之役以來,大明雄師又一次幫助朝.鮮免於亡國的軍事行動。

兩刻鍾的時間,毛文龍的旗艦在水師哨船的接引下,也來到了東邊碼頭。

在碼頭邊上,朱常浩和毛文龍第一次見麵,

“毛文龍看起來很儒雅,沒有一副武將總兵的模樣。問題就這麼一副儒雅模樣,怎麼就那樣桀驁不馴呢?”朱常浩心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