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禽獸哭 第一百八十一章 欲哭無淚的索尼和鼇拜(2 / 2)

銅號聲已經吹響,那邊的喊殺聲也零星地喊起來了。

當鳥弓,大刀,長矛,朝水師戰隊衝來的時候。水師官兵在指揮官的命令下,前麵的火槍手已經成五段排列,就等待著收割生命時刻的到來。

慘烈的一幕出現了,三千多人的水寇,在死了一千多人之後,已經都潰散了。

隻是在火槍手三十米遠的地方,除了流血死亡的之外,剩下的就是還在拚命掙紮。

指揮官直接一句話,“留一個營來補刀吧,其他人隨各營營長,去追擊剩下的水寇吧,不降者,殺無赦。”

眾兵丁立即答道,“是”

三五分鍾的時間,四千五百動人已經朝君山各地奔赴而去,水盜們直接是追亡逐北,到處都是腳步聲,還有最後一刻的慘叫聲。

兩個多時辰,已經將君山島上全部搜索一邊。

當鄧如蛟全身戎裝地坐在楊十三的椅子上,聽著水師各部的彙報的時候,心裏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自己是勝利了,畢竟楊十三還有一眾大小頭目都被逮住了。

同時,在鄧如蛟的心裏,像楊十三這樣的水寇巨盜,那最好在州府縣城的刑場上進行公決,以示後人。

後來,楊十三一眾交代完了之後,三天後,就在嶽陽城外的碼頭上,君山水寇,大小頭目三十二口,全部斬於碼頭,自此,洞庭湖水域恢複了平安。

就在戰事結束的第二天,當地水邊的一位亭長,看起來還是讀過書的,特地帶領鄉親,給水師官兵們簞食壺漿,慰問他們。

鄧如蛟接待了這位亭長,期間,亭長還給他們講述了君山的曆史和神奇。

亭長說道,“將軍,這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

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說上古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裏,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

唐朝時期:這君山有三十六個亭、四十八廟、五井、四台等眾多名勝古跡,現在隻剩下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房社物什。

十七年前,嶽陽知府在這裏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致,別具一格。”

說著,亭長還指著前麵那幾處有些破舊的房子說道。

鄧如蛟朝那邊看去,果然如此。

其實,曆史上,君山是由七十二峰組成,峰峰靈秀,“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這靈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傳說,更引人遐想。棄舟登山,可先謁“舜帝二妃之墓。”

墓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於君山並葬此。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梁,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

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西山有楊麼寨,相傳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領袖楊麼兵營的遺址。從此出走,便到酒香山。傳說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說後,便派文士欒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後,便被東方朔偷喝了,後來鬧出一場笑話。

君山的這場剿滅水寇的戰事結束,讓瑞王朱常浩在三湘地區聲名大振。這場戰事,所繳獲來的銀兩,物資,已經通過軍紀處,報道漢中,請朱常浩裁定。

這也是這五人裏麵,這三個多月來,最有成績的一個。所以,其餘四人在感歎的同時,也對鄧如蛟羨慕不已。

離漢中府還有二十裏了,大家的心思已經不再聊天上了,他們期待見到自己的主子朱常浩。

隻是這會朱常浩,接到張公禮的報告,“勉縣青羊驛,挖礦的戰俘索尼和鼇拜,被那三位師爺和皂吏給爆了菊花,現在無法走動,正趴在工棚裏麵,月工部流血,每天哎喲皇天,請王爺裁奪!”

朱常浩看到這裏,心裏頓時笑翻天了,心裏想到,“那索尼眉清目秀,就是做個兔兒爺,爆了菊花也說的過去;那鼇拜,一臉的絡腮胡子,身高體壯,莽夫似的,那爆菊花的礦工,怎下的去手啊,不,怎下的去小.弟.弟啊!”

(請各位看官將手中的月票,推薦票給書生吧,訂閱也要漲起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