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禽獸哭 第一百九十一章 愛如潮水(1 / 2)

(今晚喝了大量的酒,頭好暈,電腦好像在搖晃,沒辦法,就將這章存稿發出去)

正月初一白天好累,晚上還有許多拜祭皇天後土,遙拜京師皇上的活動,可以說是一天特別累。

晚上,朱常浩打算要把董婉寧給“吃”了,可惜白天不是吃就是喝,心裏對女人的欲望也就減弱了好多。

戌時初,晚上九點那會,朱常浩就已經在炕上休息了。

躺在炕上的朱常浩,其實身體上並不累,主要是心裏太累,這一天的應酬,除了吃喝以外,還要和各地上門的官員進行談話,有些地方還要開動腦筋,對於他們的問題,雜念還要進行斧正。

導致後來,朱常浩連飯也吃不了兩口,倒在炕上就睡著了。

一夜無夢,直到天明。

初二早上,朱常浩起了個大早,因為今天要去自己的屬官那裏看看,禮物是不會帶的。

第一個自然是老大人孫承宗,畢竟從才華,思想,境界方麵來說,此人在大明國內都是首屈一指的人;再說,此人還是一個國家主義者,對於大明帝國那可是忠心耿耿。

現在,孫承宗已經將中興大明的希望寄托在了朱常浩身上,那他就會為這個希望奮鬥終生,矢誌不渝。

朱常浩第一個看他,也是對他的尊重。

過去,孫承宗居住的是王府的廂房別院,後來,他自動搬出去了,就在離瑞王府不遠的三十六宅。這是朱常浩專門為來漢中的人才,設置的三進大宅院,統一修建,高門闊窗戶,氣勢磅礴,很有一種“此處就是家”的感覺。

現在,這裏麵居住的人不是太多,也就是十七戶。當地人把這三十六宅稱為“三十六官莊”。

在漢中,當地人把人口聚居地一般都稱為“莊子”,在四川那邊,稱為“寨子”,在湖廣那裏,就稱為“村子”。

這三十六座宅院,當地人聽說都是王爺府當官的人建造的,所以就叫做“官莊”,再說,就修了三十六座,就稱為“三十六官莊”。

現在,朱常浩在王府親衛的伴隨下,身邊有折忠信的陪侍下,開始緩步朝三十六官莊走去。

在還沒有到孫承宗的宅院前,孫府所有的人已經站在大門外麵,鞭炮齊鳴,下跪迎接朱常浩的到來。

朱常浩看見孫承宗都跪下來了,趕緊丟開眾人,開步向前,將他扶起來,然後再讓眾人起來。

在孫承宗的引領下,朱常浩進了二進的屋子,攜帶的禮物已經放在堂屋。

在二進堂屋,也就是正廳,一般家主會客的地方。

在客廳裏麵,兩人開始天南海北的說了一通,朱常浩也將自己想請徐光啟,李之藻,王徵到漢中來的事說了一遍。

孫承宗沉思了一會,說道,“王爺,這徐、王、李三人都是經世致用之才,在權謀上,有些稚嫩,但事,在內政上,大的格局謀略上,那不必任何人差,還有,他們的格物致知,機關術,算學,天文學的造詣,在大明來說,沒有幾個人能比上他們。王爺府上的軍器監監正孫元化,就是徐光啟的徒弟。”

朱常浩對於此事也是知道的,現在徐光啟,作為禮部右侍郎,目前在朝野裏,皇上對他也是不冷不熱,不知道京師裏麵的那些天鼠成員,能不能讓徐光啟犯點錯誤,讓皇上貶了他,最好罷官辭職。

說實話,現在的徐光啟,心裏麵其實也是很不痛快的,隻是因為他看著大明的社稷,在後金的蠶食下,已經隻能守護山海關了。

在這種心態下,徐光啟對崇禎的心裏還是頗有怨言的,隻是畢竟大明朝現在還要靠他,目前看起來,這位少年天子還是比較勤政的,就是太幼稚,沒有正行,給崇禎這樣的人賣命,弄不好久真的魂歸地府。

所以,徐光啟所說忠君愛國,但是,這個前提那也要有命去做,如果沒命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因此,隻要在徐光啟的身上再燒起一把火,這位大明的科學家,就一定會來漢中的。隻要他來了漢中,朱常浩就有把握,將此人收到自己帳下,為大明的再次崛起,鞠躬盡瘁,最主要的是,此人還對火器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火器與城市防禦,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麵部有所探求。

可以這樣說,徐光啟可以是華夏軍事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個人。現在,漢中在朱常浩的主導下,雖然開啟了步卒,騎兵,炮兵等兵種,但是步炮協同作戰,炮兵和騎兵配合等各個方麵,大家都在摸索,所以,理論上,應該有人來指導。再說,此人還是元明以來,開眼納世界的第一人,這胸襟,這氣魄,朱常浩有時候都有些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