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商品流通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研究(1 / 3)

我國商品流通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研究

本刊特稿

作者:邢永明

內容摘要:商品流通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存在密切關係,本文利用誤差修正模型、格蘭傑因果檢驗和脈衝響應函數實證分析了二者之間具體的關係。分析發現,GDP、第二產業與商品流通發展情況存在正相關關係,第一產業與商品流通情況存在單向因果關係,而第三產業與商品流通關係不顯著。基於此,為保障商品流通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文章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商品流通 經濟增長 關係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3年我國GDP已經達到了56.88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9.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70萬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4.9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6.1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6.2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3.05%。我國商品流通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了23.78萬億元,是GDP總額的41.81%,較上年增長了13.08%。雖然近年來經濟速度有一定放緩,但社會消費品零售依然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趨勢。從圖1可以看出,社會消費品零售業的發展與經濟整體發展情況、三次產業各自的發展情況保持相對一致的趨勢,即同增同長的趨勢。因此,我國商品流通業的發展應該與經濟的增長具有緊密關係。

商品流通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

商品生產是商品流通存在和發展的前提,而商品流通是實現與擴大生產的必要條件(雷蕾,2013)。商品流通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隻有實現商品的快速有效流通,實現商品流通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才能表現出活躍,才能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品流通業是聯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葉敏,2007)。隨著社會分工更為細化,區域專業化增強,商品流通業顯得尤為重要,其發展狀態直接影響區域專業化程度,是實現區域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條件(趙文麗,2008)。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資源隻有能夠在不同區域實現快速流轉,資源才能在不同區域之間重新調配,因此商品流通產業的發展也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條件(劉天祥,2012)。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業的發展情況直接影響了生產和消費的發展情況,影響了企業資源配置的效率,而生產、消費是影響投資的重要因素,因此,按照此邏輯分析,商品流通業的發展直接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馬強文,2012)。本文將以數據為基礎,利用誤差修正模型、格蘭傑因果檢驗和脈衝響應函數驗證商品流通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並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三次產業的視角分析商品流通與經濟的關係。理論分析其關係如下:

第一,商品流通業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係,商品流通的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因。這是因為:首先,商品流通業是經濟中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必然代表了經濟的發展;第二,商品流通產業是一個綜合服務型產業,其發展必然會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第三,商品流通業具有特殊性,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其發展情況直接影響其它各個產業的發展(吳航等,1999)。因此,商品流通業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反過來經濟的發展也會促進商品流通業的發展,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商品流通業的需求會上漲,在利益驅動下大量的資本進入商品流通業,那麼就會促進其快速發展,以滿足快速發展的經濟需求。

第二,商品流通業與第一產業呈正相關關係,商品流通的發展是推動第一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第一產業即農業,需要耗費大量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商品流通的對象是物質資源。農業生產的多種資源,例如種子、化肥、農藥、農用器具等都需要經過商品流通業進行購買,因此,其流通的情況直接影響第一產業物資的供應質量、供應效率以及量的滿足程度(曹俊,2010)。反過來,第一產業的發展也會促進商品流通業的發展,這是因為隨著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斷上升,對商品流通業的需求也會上升,那麼也會促進其快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近年來農村商品流通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第三,商品流通業與第二產業呈正相關關係,商品流通的發展是推動第二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第二產業是我國經濟的核心,占我國經濟的半壁江山,也是商品流通的重心。商品流通業的大部分商品都來自於第二產業,因此商品流通業的發展必然對第二產業產生重要影響(李曉慧,2012)。反過來,第二產業的發展,也會大幅度影響商品流通的需求情況,因此也會導致商品流通業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