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拓展與本土產品價值鏈提升
商貿流通
作者:史進
內容摘要:本文從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拓展的方式出發,探究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拓展促進本土產品價值鏈提升的機理,並探索新時期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拓展的新型路徑。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國際化拓展 產品價值鏈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本文將從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拓展方式出發,探究商貿流通業國際化拓展促進本土產品價值鏈提升的機理,並探索新時期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拓展的新路徑。
我國商貿流通業國際化拓展的方式
(一)零售企業的直接對外投資
在外商流通企業大肆進入我國商貿流通市場,國內商貿流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我國本土商貿流通企業也正逐步探索“走出去”策略,不斷拓寬國際市場,這在我國零售業方麵表現更為突出。由我國零售企業發展現狀可知,我國零售企業的對外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市場分布也較狹窄,經營績效亟待進一步提升。自2005年以來,蘇寧、華聯等連鎖零售企業逐步嚐試並購國際已有一定基礎的同業態企業,國際化拓展力度不斷加大。總的來說,我國零售業直接對外投資的主要業態為超市和專業店,且投資方式逐步轉向並購。
(二)批發行業的國際化經營
我國商貿流通業國際化拓展的另一種方式是批發業國際化經營,且這種拓展方式起初以東部沿海地區較為成熟的批發市場通過對外出口進行國際化經營。隨著我國各地批發市場的不斷興起,尤其是浙江、江蘇等地商品交易批發專業市場的迅猛發展,批發市場的國際化水平也逐步提高,批發經營業者開始注重對外輸出資本,利用國內外兩個大市場進行內貿和外貿互動發展。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企業國際化拓展的支持進一步加大,一些本土大型批發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也進一步加快。
(三)製造企業構建國際化供應鏈戰略聯盟
缺少自主的國際化流通渠道,是阻礙我國本土製造業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一些本土製造企業規模優勢和實力不斷增強,它們開始構建供應鏈戰略聯盟,拓展國際化分銷渠道,從而在全球價值鏈流通環節獲取競爭能力。例如,我國的海爾集團與日本三洋集團共同構建國際供應鏈戰略聯盟,是我國製造企業國際化拓展經營的典範。海爾集團與三洋集團共組“三洋海爾股份”,憑借三洋在日本擁有成熟市場的優勢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同時也將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推向日本大型連鎖零售店。三洋集團還為海爾集團提供相應的售後保障服務,為海爾集團國際化拓展提供更多支持。另外,我國TCL集團與法國湯姆遜集團(全球第四大消費類電子產品供應商)合資共建TTE(全球最大彩電企業),也是我國本土製造企業構建國際化供應鏈戰略聯盟以不斷實施國際化拓展策略的重要實例。
(一)通過改善本土產品價值鏈的薄弱環節,促進本土產品價值鏈提升
商貿流通企業通過“走出去戰略”,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從而形成自主分銷係統,有助於提升我國商貿流通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銷售及相關服務等相對薄弱環節的能力,同時為國外製造企業提供高層次產品服務。首先,商貿流通企業將本土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通過更加便捷快速方式引向國際市場;其次,商貿流通企業通過在國際市場為製造企業采購具有價格優勢和品質優勢的原材料,可以縮減製造企業在搜尋、采購、銷售等方麵成本,對提升我國本土優勢產品的國際地位具有顯著推動作用。通過價值鏈互動融合,以及本土商貿流通企業對外進行“俘獲型”營銷,也能突破國際跨國企業在價值鏈低端鎖定,有利於推動產品、服務向高端升級。
(二)通過培養產品價值鏈投入活力,促進本土產品價值鏈提升
商貿流通企業通過“走出去戰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產品價值鏈中的物質和知識技術的投入結構,有利於企業及時把握國際市場的供求信息和產品新動態,從而有利於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內各企業對自身的產品進行工藝設計、科研含量等方麵的提升。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浙江輕紡城通過在日本大阪設立獨立辦事處,不斷摸索提升研發技術,加速輕紡城工藝技術不斷升級的同時,也為國外製造業尋求高品質原材料提供便利,為生產產品的升級奠定重要基礎。在這個方麵,天津物產、浙江物產都做得比較到位,它們通過建設國外原材料供應基地,不斷強化本土企業在原材料開發等方麵能力。在產業功能提升方麵,商貿流通企業通過國際化拓展,不斷加大本土商貿流通業在國外的空間範圍和市場經營規模,也為創新現代交易途徑和掌握信息技術提供保證。總的來說,價值鏈的升級遵循“工藝—產品—產業—供應鏈”的路徑,我國商貿流通企業的國際化拓展,能加速推進我國本土企業在產品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動態應變能力,積累在突破性創新方麵的核心要素,促進我國原有的低附加值產品價值鏈向技術型產品價值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