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創新發展
商貿流通
作者:宋江燕
內容摘要: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對國際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傳統貿易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都受到了挑戰。電子商務是通過怎樣的機理和傳導機製對傳統貿易產生如此顛覆的影響的?本文從流通經濟的視角,研究電子商務對傳統國際貿易的創新和發展,並根據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提出我國國際貿易如何應用電子商務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 國際貿易 理論 機製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自21世紀以來,電子商務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截止到2013年末,中國通過網絡達成的市場交易額達18851億元,這樣的數字足以證明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到來。如果以這樣的速度來預算,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突破18萬億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貿易的形勢和業態都發生了變化。電子商務與傳統交易的不同在於交易虛擬化、交易成本低、突破時間和地理空間以及信息量大,這些創新特點造成了電子商務對傳統貿易的衝擊,傳統貿易逐漸萎縮,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
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研究電子商務對貿易的影響,主要研究成果都集中在電子商務對貿易機製的影響。Bakos(2001)研究發現,電子商務可以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從而使得價格競爭更加激烈,消費者則是這場價格競爭的受益者。Nakayama(2009)研究電子商務對貿易福利的影響,發現電子商務增進了消費者剩餘,但是由於實體商店和網絡商店之間的市場均衡並不是最優,因此電子商務並沒有增加社會總福利。有學者認為電子商務通過對國際貿易企業產生影響,從而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Eclac(2002)認為由於電子商務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製以及海量信息的特點,降低了企業獲得信息的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擴大了企業市場。Malkawi(2007)電子商務增強了國際貿易企業的價格競爭,從而使消費者獲得更多利益。
國外學者關於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主要是針對電子商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信息量大和虛擬交易的特點來開展的。國內學者關於電子商務的研究,基本從電子商務對零售業、批發業和國際貿易三個角度展開。陳雲等(2006)、薑旭平(2011)、李飛(2013)研究指出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漸衝擊傳統貿易體製,加劇零售市場的競爭,促進了零售市場運作模式的新陳代謝。李駿陽(2000)認為電子商務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批發市場的信息中心功能,但同時也促進批發市場的創新與發展。樊茂勇、王海東(2001)認為電子商務的虛擬交易的特點改變了傳統貿易的運行方式和運行環境,減少了中間環節,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直接交易,改變了傳統市場結構。
綜上所述,關於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影響的研究,國內外主要集中在影響機製的問題,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觀察到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影響的行為方式。本文從流通經濟的視角,揭示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影響的機理和傳導機製,並且分析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理論創新。
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理論創新
電子商務自出現和發展以來,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不斷加劇,其中對傳統貿易流通領域的理論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
(一)電子商務引發流通理論的創新
一是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的發展導致物流增多、客流減少,並且人流與物流分離;二是信息流成為商流的主導,眾多網絡信息平台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起重要的引導作用,電子商務網站支配著商家的產品和服務銷售;三是資金流開始引導商流,新的支付手段控製消費者的消費方向,從而對商家產生影響,實體商業逐漸轉變成為電商的附屬。這些貿易流向的變化也導致了傳統的貿易渠道和組織流量受到衝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改變,與此相關的流通渠道理論、商貿企業組織理論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二)對空間集聚理論重新審視
傳統商業一直遵循規模經濟優勢和範圍經濟優勢理論,以商圈的集聚為特征,但是電子商務和網購的出現正在改變這一曆史局麵,消費者可以不再往商業中心集聚就可以消費,商人不用去商圈集聚的地方就可以銷售,國際貿易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向貿易中心城市聚集,商貿中心的中心化優勢正在逐漸減弱。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貿易的空間聚集,這種改變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對傳統貿易的集聚理論的顛覆是革命性的,整個商貿的渠道、組織、結構和載體都會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未來的貿易格局會呈現出一個全新的虛擬集聚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