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期貨合約成功因素研究
財經視線
作者:黃雪梅
內容摘要:本文搜集了我國三家交易所的17個商品期貨品種的2008-2012年的數據,並篩選9個主要指標,建立混合麵板數據模型分析各個因素對期貨品種成功交易的影響程度與方向。得出宏觀經濟的波動、先行者優勢、現貨市場波動及流動性成本是影響期貨合約成敗的主要因素,並且證明了除保證金率和流動性成本與商品期貨合約成敗成負相關關係外,其他影響因素均是正相關關係。最後,在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提出關於提高商品期貨成功的建議。
關鍵詞:商品期貨 成功因素 麵板數據 混合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緒論
1990年10月,國務院批準我國第一家商品期貨市場—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成立,這意味著我國邁出了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1997年上市的商品期貨品種達150多種,但經過市場的競爭及國家的整頓調控,到2013年僅31個品種存活於市場,將近120多個商品期貨品種失敗,成功率不到20%。現在的31個商品期貨品種上市分布是: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的品種有:銅、鋁、鋅、鉛、黃金、白銀、螺紋鋼、線材、天然橡膠、燃料油;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聚乙烯(LLDPE)、聚氯乙烯(PVC)、焦炭;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有:強麥、普麥、棉花、白糖、早秈稻、菜籽油、精對苯二甲酸(PTA)、甲醇、玻璃。而從各品種的成交量和持倉量來看,我國上市的31種商品期貨隻有豆粕、螺紋鋼、白糖、PTA、天然橡膠、LLDPE、豆油、銅、黃大豆1號、棕櫚油、玉米、焦炭、強麥和白銀等14種商品期貨在全年的交易中比較活躍。2013年統計,這14個較為主要的商品期貨的交易量約占全部商品期貨總交易量的93.34%,其他品種商品期貨僅占不到7%。這說明我國推出的31種商品期貨中隻有約45%的品種受到投資者青睞,而有一半多的期貨品種達不到預期的市場效果,有的品種呈現成交量遞減趨勢,如豆二期貨。本文借鑒國外研究及結合我國商品期貨市場,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探討我國商品期貨成功的因素,為國內金融相關部門提供參考。
數據來源及實證分析
(一)實證變量的選擇
本文采用期貨合約的月總交易量的對數(Y)作為因變量。本文實證研究的自變量因素為:現貨市場的規模(每年現貨市場的產量對相應的期貨合約的合約價值之比);現貨市場的波動率(現貨商品的月度價格標準差並取對數);先行者效果(2005年之前上市的期貨品種認為是具有先行者效果,用“1”代表,否則記為“0”);保證金率;流動性成本(Pt1為第t日的收盤價;Pt0為第t日的開盤價;Vt為第t日的成交量。由於本文的變量是月度指標,因而需要將其轉換為月度指標,即n=30);避險效率=(RSt=α+βRFt+εt,RPt=RSt-RFt,RSt是標的現貨的第t日收益率,RFt是期貨合約的第t日收益率);交易所的相對規模(本文以交易所上市的所有期貨合約的月總交易量做排序,以“1”代表規模最大,“2”代表規模居中,“3”代表規模最小);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二)數據選取
為了能準確有效分析我國商品期貨合約成功的因素,本文參考各商品期貨合約的上市時間而選定2008年4月-2012年8月時期作為研究的時間段,並選取了符合要求的17個商品期貨品種作為研究樣本。具體樣本商品期貨品種有:銅、鋁、鋅、橡膠、燃料油、黃金、豆一、玉米、豆粕、豆油、聚乙烯(LLDPE)、棕櫚油、棉花、白糖、強麥、硬麥和菜籽油。這些數據主要來源於易盛信息數據庫、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國泰安研究服務中心及中國統計年鑒,並經過計算整理而得。
(三)實證初始檢驗
1.變量序列單位根檢驗。本文運用Eviews6.0對17種商品期貨進行了單位根檢驗。
2.變量序列協整檢驗。本文運用Eviews6.0進行研究17種商品期貨的協整關係。
3.自相關性、異方差性與多重共線性檢驗。首先,檢驗自相關性,本文采用了DW值來判斷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的自相關性。17種商品期貨的DW值都在2附近,這說明了其不存在自相關關係。其次異方差檢驗,本文采用了White檢驗方法。大部分商品期貨的White檢驗的P值均大於0.05的顯著性水平,這說明存在異方差的現象。因此,在運用麵板數據模型時,其參數估計不能再采用OLS估計方法,而應采取GLS方法進行參數估計。最後是要檢驗自變量之間的共線性。本文運用SPSS13.0對17種商品期貨的5個自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表中的VIF值均小於10,說明17種商品期貨的5個解釋變量均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特征。
(四)實證分析
綜上,本文不斷嚐試采用三種形式的模型進行建模,並比較其可決係數R2大小及回歸係數的顯著性檢驗,最後發現帶截距項的混合麵板數據模型整體的擬合效果最好。
一般而言,可決係數的大小及參數的顯著性並不能證明所擬合的麵板模型是合理的,還要進一步驗證其是否存有偽回歸的現象。因此,還需要對混合麵板模型進行麵板單位根和麵板協整檢驗,以證明擬合模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