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正當王源率領大軍行進在去往通州的路途之中時,史思明的十八萬鐵騎也從金州出發,向西撲入茫茫群山之中。在上萬民夫的先導整修好的巴蜀古道上,密密麻麻連綿十餘裏的兵馬和輜重車隊像一條巨大蜿蜒的黑龍,遊向了通州方向。
史思明是有戰略眼光的,他首選的便是要拿下通州,不僅是因為通州是劍南道東部最為凸前的州府,而是因為這裏的地勢的原因。通州所在之地乃大巴山南麓的末梢,相較於距離金州最近的北邊的巴州和利州,攻擊通州其實要走一個斜向西南的斜線,距離看似更遠。然而,利州和巴州所在的正是大巴山的主峰連綿之處,巴山連著秦嶺,可謂崇山峻嶺連綿如濤,那是最難走的路線。
況且巴州利州境內多山,兩座州城也擇地勢險要之處築建,攻城也是難題,且容易被唐軍利用地勢設伏反擊。而通州雖也在山嶺之間,但通州在巴山南麓,這裏的山已經隻是大巴山的餘脈,山勢已經並不十分險峻和密集。
通州境內被南北走向的山峰三座大巴山餘脈山峰所隔絕,一名明月山,一名銅鑼山,一名華釜山。而這三座山峰分別將通州由南到北隔絕成三種地形。北為山地,中為丘陵,而最南端則是東川之地罕見的小片平原地帶。東川之地的眾多城池大多不得不建立在高山峻嶺丘陵縱橫之地。這可並未是出於什麼戰略防禦的考慮,而是地形如此不得不為之。因為在東川之地,古來便有高山隔絕,根本不必擔心什麼防禦的問題。通州城便是其中的另類,通州城便建立在華釜山之南的沃野平原上。
在以前,通州因為有了這片沃野之地建城,成了很多州府羨慕的地方。而今日,這卻成了它被史思明頂上的軟肋。通州城所在的小片平原地形,正好利用大軍攻城作戰,從而讓它在防禦上的弱點如禿子頭上的虱子一般的顯而易見。這也是史思明不辭勞苦舍近求遠而兵發通州的原因。
北有二十萬佯兵吸引劍南大軍的注意力,南有出其不意攻擊通州的戰略布置,而且一旦順利抵達通州,通州將會幾乎不可避免的被攻下。從而成為攻擊成都的劍南道中的第一塊跳板。史思明對自己的布置極為滿意,隻要一切順利,成都沒有理由不是囊中之物,玄宗也沒有理由不成為自己的階下之囚。
帶著必勝的信心,史思明的大軍經過十日的山中艱苦的行軍,終於在十月初八日午後走出了密密麻麻綿延百餘裏的山嶺之地。騎在馬上,史思明回首來時的峰巒疊嶂,心中感慨萬千,幾乎要賦詩一首表達激動的心情。這是他領軍走過的最艱難的一段行程,他絕不想在回頭走一次,他隻想向前向前向前。
為保證大軍的行蹤不被暴露,史思明宣布暫時不必前行。雖然前方已經是通州之境,一條寬闊的道路沿著前方的矮山之側繞行往西,隻需繞過矮山之側,便可見到通州城的影子。但史思明為了謹慎起見,還是命令在山口之外的林地之間停下紮營,同時親自輕騎簡從,率領十幾名高級將領和小部分的護衛騎兵去往前方探查敵情。
一個時辰後,史思明來到了那座名為華釜山的矮山下方,眾人舍棄座騎穿越茂盛的林木山坡往山頂爬上去,再一個時辰後,他們抵達了華釜山的山頂。站在山頂上,史思明等人極目遠眺,但見夕陽之下,一片一望無際的平疇之地上,河流蜿蜒縱橫,樹木田地蔥鬱茂密,宛如到了自己曾經駐守的北方平原地帶。而通州城便在山下數裏之外的平原上靜靜的矗立著。
“眼力好的給我看清楚了,看看城中是否有大量的兵馬,看看唐軍是否已經有了防備,是否察覺我們已經到了。”史思明下令道。
眾將領眼珠子瞪得都起了血絲,手遮夕陽極力辨識下方城中的情形。
“啟稟父帥,貌似一片平靜。瞧見沒,還有百姓在城外田地忙碌栽種禾苗呢。城中也無異狀,城頭上我等隻看到了少量的兵馬。雖然距離太遠有些看不清楚,但絕對不像是有大批兵馬駐紮的樣子。”史思明的長子,一直跟隨史思明征戰的史朝義在經過一番認真的觀察之後稟報道。
史思明哈哈大笑,點頭道:“和我預料的差不多,唐軍恐已經全部被吸引到寧州前線了,通州城中的兵馬恐不足千人,唾手可得之。諸位,立功的時候到了,誰可為本帥今夜一舉拿下通州?聽說蜀地的早茶不錯,特別是通州的草茶點心更是一絕。明日一早,本帥想在通州城中吃點心喝早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