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敵情(1 / 2)

不過這個提議是不是就真正的改變了曆史?曆史上那是一年後才是高迎祥的會盟大起義,才有了三十六營會盟,才有了闖王李自成,現在看來可能是在自己身不由己間,便促成了明末起義的提前,我不知道這個曆史的改變對自己是好是壞,管他呢,救了自己有恩的人出脫牢獄才是正經,至少說我不在虧欠與誰。

呂世無奈,便把目光投向了趙大海。

趙大海是官身,對縣城的情況更加了解,也許更有說服力看見呂世望向自己,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

坐在一旁的趙大海很興奮,聽著呂世等人謀劃計較,想想不知不覺間,自己參加了這麼一個轟轟烈烈的大事,也算是讓原先那些對自己呼來換去的上官麵前露臉張揚,現在都開始幻想打下縣城,自己如何羞辱他們,看他們在自己腳前戰戰兢兢哀求活命地的樣子了。

這時候見呂世問,便站起道:“各位當家,就我所知,米脂千戶所定製是一千二百戰兵,但現在不比開國,隻有戰兵四百多近五百,這些都是光棍漢或是逃無可逃的,隻能在軍營裏混口稀飯,偶爾拿些餉銀,想來近一年也沒什麼大的改變,但若剔除老弱病殘,還拿得動刀槍上得陣的怕也有二百將近。”

“千戶所的武備如何呢?”呂世緊跟一句問道。

“攻守器械雖然大多被盜賣或是年久失修,也乏填補,但是還是有大統十幾杆(榆木噴),刀槍人手一把卻還沒有問題,還有弓近百,箭簇不下十萬。”這些倒也不是什麼秘密,趙大海都是非常了解的。

聞聽此言,不粘泥等聽來已經是很吃驚了,現在的大明軍隊裏還能有這樣的裝備真的是少之又少了,那十萬箭簇便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卻聽呂世又問道;“若果事情急切時,縣官千戶緊急召集各地主豪強家丁護院又能召集多少?”

趙大海不假思索道:“現在是流民遍地杆子四起,各地地主豪強財大勢雄的結寨自保,那些中等的或是小戶地主就在秋收後攜家帶口的躲進縣城,如果事急,那些躲進縣城的大戶豪強為求自保,也會不遺餘力的召集家丁護院幫助守城,那大約也可以召集近千之數。”趙大海現在已經不自覺的把自己當成了攻城者的一員,說到這裏自己都有點心驚了。

“那麼家丁護院的戰力比之衛所之兵如何,?”

“衛所之兵不可比。”趙大海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如果來攻,按規定米脂又可簽丁幾何?”

“米脂城內有人口二萬,合戶四千餘,扣除豪紳大戶不需簽丁,以每戶一丁,可簽丁3千。”趙大海的額頭就見了汗。

“簽丁戰力若何?”

“雖不能野戰,但依靠強弓硬弩,高大的城牆,守城絕無問題。”趙大海麵色也蒼白了起來。

呂世轉身,麵對眾位道:“這樣不算援軍,米脂就可得兵近四千,其中可戰之兵有兩千餘,而我們呢?”

見大家已經麵如死灰,呂世接口道:“我們隻有嘍羅三萬,而我們這些盟軍的戰鬥力如何?”呂世往後靠靠身子滿臉都是不屑的問道。

其實就單單看過天星這裏的情況就一斑窺全豹了。

這些哪裏是可戰的嘍羅?根本就是難民大營,那些大部分平時沒有什麼事情的百姓家屬一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一日裏隻是兩碗稀粥維持不死,就是多走上幾步都是氣喘籲籲,更不要說刀槍不全,根本就沒有訓練,還哪能蟻附登城對抗高城之上得了地勢,攻守器械精良充足的的官軍?

“不瞞先生,其實就這三萬人,大多都是男女老少齊上陣的,真正的青壯也就是八九千的樣子,這三萬裏真正配備刀槍有些力氣的各路杆子親兵就是兩三千就不錯了。”不粘泥不好意思說,但過天星卻是憨直,直言不諱的道。

“攻城器械呢?”

“除了不粘泥老前輩那有幾門榆木噴和粗陋的獵人弓箭之外,那就隻有打造雲梯爬城了。”過天星苦著嘴道。

其實自己的山寨就是如此,就那百十張不能與軍弓相比的獵弓都是珍惜萬分,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動的。箭矢更是少的可憐,若不是先生給了長弓製作方法,更是沒半點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