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力推廣(1 / 2)

被呂世一打趣,眾人哈哈大笑,獨獨鄭宏達不知道所以,隻能尷尬的陪著笑了兩聲。

“其實這東西的成本,包括工錢不過是一兩多二兩不到,加上運輸的費用也就不到三兩,你加上一兩不就隻是四兩?也就是四石糧食的價格。”稍微有點地的百姓還是能夠承受的,這樣就保證了銷量。而那些中產地主和大地主,一定能對這節約長工短工的東西趨之若鶩的。購買更加踴躍。”

“兄弟說這東西真的如此便宜?那我們一年下來可不單單是十幾二十萬的利潤了。”鄭宏達大喜道:“不成,我們還是五五開吧。老哥哥我可沒有那麼貪心。”

呂世微笑,和鄭宏達再講下去,那就又為了降價而爭執不下,那可是耽誤工夫。

“也好。”呂世笑著點頭:“兄弟們的根據地也的確需要銀錢支撐,我也就不矯情了,那就財黑了。”呂世也不矯情道:“不過,這事情,賺錢和競爭的辦法許多,我請老哥哥指派幾個得力和靠得住的兄弟來我這裏,我將帶著他們學習我們根據地的管理方法,東西可以被外人模仿,但管理是外人怎麼也學不會的,其實利潤往往就在管理之間。”

鄭宏達一聽更是感激不已,一個商業賺錢與否的確管理最是重要,這的確是個個家族買賣不二的法門,那都是密不示人的絕技,哪裏如呂世這般輕輕鬆鬆就交給自己的?可見呂世真的把自己當做了親兄弟。

“哥哥卻是不忙激動,第二年後,我們的銷量會隨著仿製的增加有所減少,但我會每年都拿些新的小農機具來,不斷的創新來增加我們的收入。”

“還有新的東西可做?”

“那是當然,沒有創新,隻是跟在別人後麵,人雲亦雲,哪裏還有大把的銀子賺?這也是我為我們的根據地保留的後勁吧,但哥哥卻不能心急,我知道哥哥想為百姓做些好事,但現在即便我們一股腦的把所有好東西都推出去,卻也難以讓百姓買的起,所以事情不是兄弟我小氣,這也是適應市場的規則。“

滿臉興奮的鄭宏達自私的一笑道:“卻是哥哥我心急了。”

被呂世一番言語下來,已經是驚的過天星這般兄弟目瞪口呆了,這還了得?自己的闖王就這一個簡簡單單的辦法,就可以不出一文便給根據地一年帶來足足十幾二十萬的白銀收入,這豈不是財神降世?但看鄭宏達和闖王的淡定,這的確不是夢想,有了這一筆固定的收入,那以後的根據地何愁不興旺發達?

“這次卻是感謝哥哥帶來的玉米和土豆地種子,有了這些種子,正可以夠我們老營和可能(到現在呂世還不知道吳濤的成績)將近三縣春糧的播種。”轉過身給各位一頭霧水的兄弟們介紹道:“這玉米和土豆都是耐寒耐旱的好東西,就在這陝西大旱的天氣裏,配合上風車的灌溉,我們的梯田山地那一畝也可產玉米至少三石以上,這還不算上精工細作的結果。”

其實,這還是呂世知道現在的玉米不是雜交品種,產量很低,要塞在原先的那個世界,就這年景,一畝玉米打上一千斤,那都是毛毛雨的產量。說出來,怕嚇到他們。

所有的人都為這個產量歡呼起來,這要是山地都能打兩石的糧食,那單單老營一年百姓輕鬆的上繳之後,所存的糧食那就是個天文數字,百姓再不會有饑餓之憂。而根據地上按照約定所得的糧食那更是不知道多少,有了糧食那就--

“土豆更是好東西,不但耐旱而且生長期短,一畝應該在上千斤的樣子,而且起了土豆還能再種蕎麥。也可以打上百斤。”

大家已經大腦空白了,但看著鄭宏達點頭肯定的樣子也對此深信不疑。

大家都開始懷疑呂世在吹大氣,但等在推廣的時候,由於百姓對呂世的迷信,堅信呂世說的土豆產量,而將幾乎全部的土地種上了土豆,結果造成土豆成災,那時候,才是大家頭疼的時候。

鄭宏達也幫腔道:“其實在前幾年的時候,也在山西等地推行過玉米和土豆的播種,但朝廷裏的大佬魏忠賢卻是信任自己的幹兒子等,把個好政策推行的變了味道,所以良策成了害民的惡政,百姓就不再播種了,真的可惜至極。”

(他不知道,從此玉米和山藥(土豆)一直到清晚期才真正的在民間廣泛播種,而地瓜更是在我小的時候才由生產隊推廣,那還受到過抵製呢,所以改革是好,但用人才是關鍵。)

“所有我認為鄭哥哥的萬兩白銀和將來的十幾二十萬的利潤都不如現在這一千石的種子金貴,這才是我們山寨興旺發達的基礎,這才是我們陝西百姓的福音,因此上我待山陝百姓謝謝鄭哥哥。”言罷一拱到地,那鄭宏達也坦然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