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收獲芳心(1 / 2)

紅日當空,到底還是春天了,在葫蘆峪穀口吹來的南風也變得溫暖起來,輕輕的舒展著校場上如海的旌旗,吹拂著上萬將士的征衣,上萬百姓的心坎,寒冷的冬天在這個時候終於完結了,春天終於走到了這裏。

一場讓葫蘆峪幾乎萬人空巷的大會在這廣大平整的操場上召開。

這是闖軍反圍剿之後的慶功會,也是即將開始的春耕動員會,更主要是是土豆種植的推介會,還有就是一場軍民聯歡會。幾會合一,將是無比緊湊和熱鬧。

槍兵騎兵,火器營工匠營娘子軍,兒童團,以及各地抽調來的守備軍代表,各地民兵代表,還有村長等等,按照自己的統屬,席地而坐,將原本寬敞的校場擠得水泄不通,一個個隊伍不斷的拉歌,喊口號。

婆姨們也都聚攏在一起,邊納著鞋底,邊歡快的談著家長裏短,年輕的姑娘們開始的時候還跟著家裏的長輩,規規矩矩的等待,但轉眼工夫幾乎就都消失不見,於是在各個山溝牆角房後,就多了一對又一對靚麗的身影,一陣陣低低的呢喃。

春天來了,萬物勃發,也正是春情蕩漾的時候,他們有這樣的幸福,也因為這安定的日子讓他們能夠享受這樣的幸福,於是,就有這山上一陣陣高亢嘹亮的信天遊聲喊起,立刻,那山上就有了心儀的回答,一聲男一聲女的,悠遠綿長,唱的好的,立刻就會引來一陣陣喝彩,唱的孬的也招來一陣陣笑罵,也有唱的動情的,換來的便是女人男人一捧捧眼淚。

所有的人,都在這談論歡笑裏,等著大會的組織者--闖王大統領,還有根據地的高層入場。

他們不急,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闖王不是貪睡遲到,而是帶著兄弟們去葫蘆峪後山的烈士墓園,祭奠這次反圍剿之戰中,那些為根據地戰死的英雄。

墓園很大,坐北朝南,寂靜而安詳,幾個傷殘老兵每日在這裏悉心灑掃。

最裏麵,是一排窯洞,窯洞裏,供奉著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的靈位,那是米脂一戰,還有延川突圍中犧牲的兄弟和百姓的牌位,他們沒有屍身,隻能如此,那些幸存的家人不希望將這牌位入土,而是想著有一天,大家能打回老家去,然後,讓這些兄弟親人落葉歸根,埋入祖宗墳地,在那裏,他們會覺得自豪,因為他們現在做的,將為祖宗爭光。

他們堅信那一天不會太遠。

在這這排窯洞的前麵,又新起六百多新墳,這是渭南反圍剿犧牲的兄弟們歸宿。

在公共祭祀台上,放著三牲貢品,粗大的供香燃著嫋嫋的青煙,在這春天的風裏,擰成一股,蜿蜒著,倔強的上升,直達天際。

幾個老兵在供桌前不斷的焚化著紙錢,呂世等根據地大隊長以上首領,站在三叔身後,恭恭敬敬的給這些陣亡的兄弟上香,祈禱。

氣氛是悲壯的,但沒有人悲傷,不是因為在這個亂世裏見的死人多了,麻木了神經,是因為所有的人都認為,這些兄弟還沒有死,就在這裏列隊,看著站在這裏的兄弟,等待著闖王大統領的軍令,隨時準備著再次出征,也可能,這些兄弟正在和吃人的地獄閻王在奮勇廝殺。

因此,沒有悲傷,隻有悲壯與自豪。

呂世在這陣列前,對著所有的兄弟,鏗鏘有力的隻說了一句話:“他們,生是人傑,死亦鬼雄。”

這一句話就夠了,難道有比這句話更高的評價嗎?沒了。

呂世帶著眾人進入會場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戰士百姓如濤似海的歡呼,呂世被大家簇擁著上了大台,開始了這次大會。

呂世的講話很短,但更有力,更有信心。

“我們勝利了,這不是在流竄中的勝利,這不是為了一口吃食的勝利,這不是為了劫掠的勝利,這是為我們的安定太平所取得的勝利,這種勝利將越來越多,我堅信,我深深的堅信這一點。”

歡呼,排山倒海般帶著熱淚的歡呼,是的,這不是在流竄中的勝利,這不是為了劫掠的勝利,這是為我們的安定太平所取得的勝利,這種勝利將越來越多,我們堅信,我們深深的堅信這一點。

下一步,便是獎懲,但這都是有舊例可循,每個被點到名字的披紅掛花,隨之是一陣陣歡呼,亮點便是原先的第六隊,被更名為宜川隊,過天星親自將一麵繡著一堵城牆的大旗,交給原第六隊幸存的兄弟手上,授旗儀式隆而重之,於是,在獵獵軍旗裏,有了一個黑虎旗,又有了一個長城旗,大家知道,這樣特殊的旗幟將越來越多。

處罰沒有,原本有許多人認為,應該處罰丟失陳家堡要塞的廣武,但呂世力壓群雄,最後將這件事情暫時放下,在呂世的心中,廣武在這次陳家堡之戰中,決斷果敢,處置得當,不但不應該處罰,還應該大用,這是呂世的心思,人才難得,尤其有決斷,能獨當一麵的大將,更應該獎勵,而不是懲罰。

至於召開大會的另一個原因,推廣土豆的種植,那就更加簡單,其實有了呂世的聲望在,呂世的種種手段在,隻要呂世說種下石頭都會高產,那百姓絕對會照辦不疑,個人的聲望,已經掩蓋了百姓的理智,這不好,這一定要改,呂世這樣想,但也知道現在不是改的時候,而是因勢利導的時候,利用一下這種盲從,說不定還能讓根據地以後的許多政策得以順利推行,畢竟自己拿出來的一些東西太過離經叛道,如果沒有一個威信在的人推廣,就靠著政府強令,說不定那就是千萬抵觸,讓好的爭吵胎死腹中,王安石等前車之鑒在那裏擺著呢,不過就是自己戒驕戒躁,多聽兄弟們的建議,少犯或者不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