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府巡撫大堂,官吏將領濟濟一堂,但是,這大堂卻是落針可聞,任由深秋天的過堂風,帶著幹裂的黃土氣息,透徹心骨的呼呼吹過,但也不能消減在座眾人汩汩而下的汗水。
流汗的原因不是因為洪承疇再次發了什麼嚇人的將令,而是時局的變化,已經超過了眾人的心裏承受能力--女直入寇京畿,皇帝有旨,北方所有軍兵人等--勤王。
闖軍南下渭南,這已經是天下共知的事情,洪承疇對於闖賊的這步行動,已經有了必勝的信心。
就在剛剛接手延綏之後,便針對闖賊的這個既定戰略,展開了相應的準備。殫精竭慮的一番思謀,一切戰略安排,幾乎做的可謂天衣無縫,就連當初與西安巡撫合力剿殺各地受撫的杆子,都是為了未來剿滅闖賊消除身後隱患做是手筆。
首先,在五月,洪承疇與李應期達成共識,經過上次甘泉堵門之戰,依靠各地衛所進剿根據地已經不現實,一提起來,大家在心中打怵,也就不提。但是,錢同中軍與張元周暨等手下精幹幕僚一番計較,針對呂世的戰略,提出了一個狠毒但絕對實用的連環巧計。
第一步,便是四麵合圍,限製呂世發展。
幾番大戰,大家也看到各地衛所官軍的確不可用,而指望邊軍出戰,卻也是鞭長莫及,內地守備各營也已經廢弛已久,尤其在十月以後,邊軍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防備越來越厲的蒙古韃子入寇邊地上,即便是出兵,也是有限。
因此上,在新進鎮撫司張元奔走募捐的巨大財力支撐下,錢同中軍拿著三邊總督手諭,招安了不沾泥,去蕪存菁,得能戰敢戰之兵五千,原本是要派他守衛登城,但是,不想一切還在謀劃時候,闖賊手快,竟然一股氣下了登城等三縣,於是,安排不沾泥進入渭南最後一個防線--蒲城,做了已經是蒲城守備張十五的副手,堵住呂世南下通路。
同時,派張家小十七任延安守備,整肅人馬,防備呂世突然來個回馬槍突襲延安,再派張家小七整頓延川,防備呂世北竄。
第二,以蒲城高牆深壕為依托,將原本自己最不擅長的攻城戰,變成最擅長的守城戰,讓角色轉換,將呂世緊緊粘在蒲城,與呂世打消耗戰以換取時間。
第三步,當呂世帶著大軍傾巢而出的時候,延安,延川,還有宜川,大軍四出,進剿賊巢老營,讓闖賊首尾不能相顧。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運用張元所募集財力人力,洪承疇命原楊鶴麾下號稱萬人敵的賀人龍,悄悄整頓蒲城周邊軍力,同時,請調西安官軍,等呂世困守蒲城之下,師老兵疲之時,大軍四麵出擊,包圍呂世於野地,給呂世一場決戰。
洪承疇對這個周密計劃費盡心機,更是不遺餘力的調撥錢糧給予支持,這回呂世的命運,就不會再好的讓人羨慕了,折戟沉沙就在蒲城。
但是,一切都將進入完美收官之時,一道聖旨的到來,卻徹底的打亂了洪承疇處心積慮的算盤--女直入寇京畿,皇上下旨勤王。
什麼叫天不遂人願?這便是了。
其實,這也是一個穿越人士的好處,穿越者或多或少的掌握點曆史知識,正所謂,沒知識還不看電視?
呂世一個高中生,穿越來到明末,他知道這明末的曆史,還是一知半解的,都是通過看電視,多少了解些,這其實也就夠了。
十月,滿清入關,崇禎皇帝下詔全國兵丁勤王,這一下子就抽調空了幾乎陝西全部的軍隊,這正是呂世想要的,這也是呂世敢於在十月秋收之後,整頓所有人馬,並且抽調了一萬民兵,兩萬夫子出征渭南的原因。
無後顧之憂。
於是,洪承疇無論多麼的抱負遠大,不管他如何調派精細,他都沒想到,或者說,誰都不會想到現在,會是這個結果。
原本三路大軍進剿呂世,現在,再拿不出一兵一卒,一切都要勤王不怠,哪裏還敢有一絲折扣?如果有,那在京城裏,戰戰兢兢的清流,馬上就會讓你灰飛煙滅。
於是,全大明北方的軍隊,都開始在倉促間急急東去,即使是沒有糧草,即使是沒有軍餉,即使是餓著肚子,一切都為了漢家的皇帝,一個心中的希望寄托。
現在,洪承疇就捧著皇帝的勤王詔書,頹然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手不斷的掐著自己額頭。
剛剛,就在剛剛,一個中官跑歪了帽子,肮髒了袍服,幾乎是在自己的衙門前,滾落了馬下,推開上前施禮的衙前守衛,就那麼連滾帶爬的撲進了巡撫衙署,一手托著皇帝的詔書,也不顧禮儀,嘶喊著:“洪大人,救命啊--”就這一嗓子,就徹底的打亂了原本已經製定好的圍剿闖賊計劃。
當時,那中官連滾帶爬的衝進大堂的時候,洪承疇還在滿懷豪情的審視著即將開始的剿賊計劃,一見這個情形,當時感覺大事不好,哪裏還敢怠慢?急匆匆下堂,按照規矩就要擺香案,整袍服,迎接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