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又來攪局(1 / 2)

其實,真正讓闖軍止步不前的原因,不單單是消化潼關等新得土地,開始驅趕那些貪官酷吏接收城市,更主要的原因是,東麵,來了一個拖後腿的。

這個拖後腿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陰魂不散的大闖王高迎祥還有他的親侄子,被稱為闖將的李自成。

就在崇禎四年的五月,在呂世和趙梓的聯合禮送下,高迎祥殺奔了山西。緊隨其後的,不再是真正曆史上,被官軍趕得惶惶不可終日的流民百姓,而是三萬真正的百戰餘生的悍將,這是一股真正鍛煉出來的猛士,

一入山西,便如魚得水,真個逍遙滋潤,更與原先進入山西的杆子王嘉胤、王自用部會合,更是做得風生水起,一時間整個山西被他們攪得翻天地覆,原先曆史上,他們還有山西陝西聯合大軍往來圍剿,但是,現在,整個陝西官軍鄉勇都被闖王呂世或者殲滅,或者牽製的不能動彈半分,這樣更給了高迎祥以絕對的機會,讓他可以安心的劫掠山西。

山西可不像陝西那樣地貧民瘠,山西,那是大明在北方的錢糧來源重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雖然同樣遭遇大旱,但是情況卻比陝西強上百倍,更有山西百姓,多願意操持當時被看做賤業的商業,更是富戶遍地,物資充足,高迎祥等一到,正是一呼百應,即便不應,也已經裹挾了去,一時間倒是兵精糧足。

崇禎四年六月,是時,李自成及侄李過、張獻忠等部亦東渡與會,更增加了高迎祥的實力,為了拉攏李自成這個有膽略,敢廝殺的漢子,高迎祥可說是付出了一切心血,其實,李自成也在暗地裏竊喜,也極力表現效忠,這樣,就取得高迎祥的信任,在這支闖軍中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不二頭領。

義軍首領王嘉胤被南山總兵曹文詔部下殺害(一說為叛徒殺害),陝晉各路義軍結成三十六營,高迎祥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使用了種種手段,最終被眾人推為領袖,共稱“闖王”。

在整合了各路義軍之後,高迎祥更是四處“招兵,”僅僅幾月時間,義軍便達到了可怕的20萬。真正的做到了兵多將廣,於是,高瞻遠矚的高迎祥立刻分道四擊,相繼攻克了寧鄉、石樓、稷山、聞喜、河澗諸州縣。勢力一時無兩。

而這時候,這位當初呂世算計中,放虎入山,為自己在官府與自己之間設計出一道屏障的高迎祥,卻根本就沒有領情的意思,更多的倒是對呂世恨之入骨,更有故土難離的原因在,那些老部下更多出身陝西,這時候搶的盆滿缽滿,腰間鼓鼓囊囊,身邊兵將如雲,真正有了種誌得意滿的意識,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錦衣夜行,而人生最得意的是什麼?當然是衣錦歸鄉,而現在這些早前逃荒要飯都沒的生存的家夥,這時候,一個個都有種暴發戶的意思,那種急於在故老相鄰麵前炫耀,更想在祖墳麵前顯唄的兄弟,一個個都想罷手,好榮歸故裏。

高迎祥一來為迎合眾位兄弟的思鄉之情,更主要的還是窺視起了呂世的基業。而李自成也在內心裏,很想與呂世一番計較爭鋒,都是年輕人,都有一幫誓死相隨的兄弟,到底哪裏不如?

但是,不服氣歸不服氣,時勢比人強,高迎祥在大好的形式下,還沒昏了頭腦,自己清楚自己的實力,自己雖然號稱二十萬,但真正的精銳不過區區七八萬,對付分散把守,腐爛透頂的山西官軍,還有一戰之力,而對付黃河那邊的呂世,絕對是雞蛋與石頭的關係,想起那時候與呂世一戰,雖然感覺窩囊,但也不得不佩服,羨慕,嫉妒呂世的實力。

家鄉就在咫尺之遙,看著那麵遍地的財富人口,卻因為有了個呂世,卻變得天涯無路。這怎麼能甘休,怎麼能不讓人沮喪?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再呂世南下渭南的時候發生了轉機。

這天,三十六家首領被高迎祥召集起來,共商大計。折尺聚會原因無他,那邊是下一步的去留問題,也就是發展方向問題。

原本富庶的山西,經過眾位替天行道的好漢一番鬧騰,原本就絕收了夏糧,現在連秋糧也以無望,該征集募捐的富戶,也已經被征集的成為了赤貧,該征募的義士,也早就征募殆盡,該打下來的縣城都已經打下,該征集的也都已經收羅殆盡,剩下的山西大城雖然還有許多,但是,那些城池是靠拚人命拚不下來的,那麵,麵對已經吃幹喝盡的山西,已經沒有了任何發展潛力,剩下的,必須發揮義軍的傳統優勢,在運動中求生存,在運動中求發展,這個倒是取得了大家一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