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凡:遊戲孵化器
快鯉魚
作者:沈淩莉
曹凱一大早就收到了一位銀行行長朋友發來的微信。他創立的“第七大道”曾在這家銀行開戶,是儲蓄大戶,兩人因此熟識起來。對方在微信裏說,夢到曹凱把新公司又賣掉了。
對方所說的“又”,是那個遊戲圈幾乎眾人皆知的事:曹凱先是把第七大道賣給了搜狐暢遊,之後又在第七大道即將到達納斯達克的前一刻離職。曹凱現在的新身份是豈凡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豈凡”)的創始人。他在去年5月份從第七大道辭職之後,當月就成立了這家新公司。接到這條很有玩笑意味的微信,曹凱很認真地回複:很慶幸有這樣的一個經曆,它讓我現在的眼界和格局變得更大了。承載曹凱更大格局的這件事,也就是,豈凡要投資孵化更多的小微遊戲團隊。
想法變了
豈凡成立之初,曹凱對它的定位仍然是做頁遊開發。但做了近一年之後,他的想法變了。這個變化的根源,來自他對遊戲創業團隊生存問題的深刻體會。
雖然一直在做頁遊,但曹凱很關注手遊這個新興的大趨勢。2012年被認為是手遊的元年,可以說是手遊創業最好的時間點。越來越多的人和資源紛紛跳進這個領域,但成功率也越來越低,曹凱把手遊創業成功率低的原因歸結為幾個方麵:創業者缺乏創業經驗;生存壓力大,立項時常常以照抄來代替創新;求快,產品品質得不到保證;產品發行資源短缺,沒有光鮮的背景做背書,難以說服發行商;團隊資金不夠;很多巨頭如完美、網易、騰訊、巨人等也進入手遊領域,進一步惡化了中小團隊的生存環境。
“我們最大的資源是可以解決初創團隊所有的問題。”曹凱說。
在第一次創業的過程中,他把一個創業團隊能經曆的東西都經曆了,發不出工資、要債、被要債、天使輪融資、A輪融資、參加創業比賽、賣掉公司、資本博弈等等。有了之前的創業經曆和資源積累在先,曹凱決定去幫助中小創業團隊創業。
豈凡現在正在孵化4個小遊戲團隊。但在投資孵化裏的定位並非是簡單的單打獨鬥,而是聯合豈凡的資金、經驗、資源,給中小遊戲團隊提供全產業鏈支持。今年8月份,豈凡與37遊戲集團(以下簡稱“37遊戲”)在廣州召開了一場戰略合作發布會,宣布:豈凡接納來自37遊戲集團的戰略投資,37遊戲將占股豈凡10%,雙方共同籌備“創優孵化基金”,除了深圳,豈凡還在上海、廣州建立了分公司。集團自己並不研發產品,而是由投資的團隊去開發。
曹凱之前創立的第七大道,在《彈彈堂》之外又開發了流水極高的《神曲》,打破了大多數遊戲開發商難以連續開發兩款成功遊戲的魔咒。正是由於單個團隊在遊戲創新上難以保持持續性,所以投資孵化小遊戲團隊是行業內很多公司已經在走的一條路。不同團隊之間的成功、失敗經驗可以相互分享,推出精品的概率更高。曹凱認為今天的豈凡有這種合縱連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