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千萬不能失態(1 / 2)

後來楚清河問了一下,一桶水四十五斤。鍋爐燒一次,六桶水,管六節車廂。早中晚燒六次,各車廂送水三次。老呂頭,好樣的,鐵人老呂頭!

後來楚清河的稿子出來了,名字就叫“鐵人老呂頭”。楚清河把火車比喻成鐵龍,描寫了老呂頭怎樣製作鐵桶,怎樣用鐵的精神,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送水六十餘桶,為旅客送去溫暖的動人事跡。

文章結尾說: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計名,不計利,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他們沒有多少華麗的語言,但是他們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卻一直孕育在平凡的行動之中。對他們來說,旅客的滿意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旅客的讚揚,就是對他們的最高褒獎,他們不愧為新時代的火車頭。

稿子寫好後,楚清河又反複修改了幾遍,交給了王新蓮。寫人物是楚清河的強項,小時候寫作文就經常得獎,課堂上如果隻有一篇作文被老師當範文念,這篇文章非他莫屬。老呂頭這樣的模範人物一直生活和工作在身邊,寫起來沒有覺得有多難。

路局宣傳部理論科李主任帶了一個幹事過來調研,王新蓮拿著楚清河預先寫好的發言材料做了專題彙報。聽說彙報的過程中,李主任的眼睛頓時一亮。他一口氣看完了全文,說,王車長,濟州客運段有高人啊,濟烏車隊真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

高人,當然不是呂萬厚,鐵路上比他還苦一千倍、還累一萬倍的職工有的是,比方說工務段的職工,整天就耗在線路上不歸家,兩條腿和兩條鋼軌打交道,那才叫真的辛苦。李主任說,這篇稿子寫得出彩,我們幾乎沒有重新深入發掘的必要。王新蓮趁勢向他舉薦了楚清河。

對了。那天段上也來了一個人。路局領導過來,客運段自然要有人陪同接待的。這個人後來給了楚清河莫大的幫助,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理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這個人就是於怡。

那天,見到於怡,楚清河就知道自己完蛋了。

於怡見到楚清河的時候,說楚老師的文采真好,要向你學習。於怡比楚清河早兩年上的鐵路,說話做事比較客氣和淡定。她客氣的語氣中,與楚清河保持了一種合適的距離,讓楚清河覺得她有點深不可測。

於怡還仰慕地說,楚老師的外語水平也是驚動了全段,段領導開會的時候,好幾次提到說,年輕的同誌都要學楚清河,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能讓外國人看中國鐵路的笑話。

於怡,是個大方的女孩。以前偶有耳聞,但沒想到,初次見麵,讓人如此傾心。

那天楚清河的表現不太好,如果有評委打分,應該是失格。麵對落落大方的於怡,他幾乎還沒出手就輸了。他是比較失態的,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都不知道把兩隻手安放在哪裏才好。

如果有傳說中的一見鍾情,這就是。這種感覺是和王新蓮、和顧姐在一起從來沒有過的。他完全沒有了當初的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