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河頭大了。
以前有句戲言,說濟州鐵道報的稿件是,誰寫的誰看,寫誰的誰看,可想而知鐵道報的讀者群是個什麼樣的角色了。要不是因為有考核,幾乎沒有人拿這張報紙太當回事。但是,在這少量的讀者群中,路局、站段的主要領導幾乎每天都要瀏覽一下當天的要聞,要是被他們發現了,這洋相就大了。
因為兩張報紙問世相隔隻有一天,兩位責任編輯隻要稍稍有點責任心,把報紙四個版麵翻一翻,就不會鬧出這個笑話。
報紙是黑紙白字,出來了就不能退回去,根本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電視台的要是早上播錯了片子,說錯了話,晚上換個畫麵、換個解說詞就過去了。再說,電視畫麵一閃而過,觀眾即使發現了,也逮不住告狀的機會。
通常一張報紙出來需要經過以下流程:編輯改稿,分管主任審稿,分管總編審稿,編輯畫版,校對審版,分管總編審版,總編簽字印刷。
如此多的環節居然沒有一個人發現重稿,足以說明相關人員的責任心。事實上,這也基本符合報社工作人員的工作習慣。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期報紙下來,也隻是象征性地瀏覽一下分管的版麵,對於其他版麵,翻一下都覺得多餘。
是啊,其他人的版麵有什麼好看的,編得好與壞,和自己又沒有太大的聯係。要是看到別人畫個好版,看了妒忌。看到別人版上出了錯,是告訴不告訴他?告訴他,他會不會生氣?或者幹脆就爛在心裏,等著看他的笑話。別人的錯誤,正好襯托自己的優秀。
問題出來了。總是需要有人承擔責任的。
按劉成的意思,這次他要大開殺戒,好好處理一批人。尤其老編輯周平,平時總不聽招呼。對於汪漸國,責備兩句就算了,畢竟早在劉成寫稿的時候,汪漸國就到報社幹科長了。臨退休了,58歲,幹了20多年科長。老科長了,還能說啥?
那這次,目標就一個人了,周平!
星期一,報社的班子成員坐下來討論處罰方案。
考核委員會介紹了事故經過,接著討論誰是直接責任,誰是主要責任,誰是領導責任。
後麵兩個責任人掛個名就過去了,當然要從重從嚴處理直接責任。從古到今,從南京到北京,殺的都是替死鬼。大臣犯了錯,按說皇帝都有領導和失察的責任,又有多少皇帝被問責的。
不過,殺人的事總編不能提,辦公室主任張明華先提出方案。張主任的意思,扣罰一個月獎金,待崗一個月。
夠狠的,不虧是總編的代言人。
其他考核委員陸續發言。有說太輕了,說做為一個老編輯,應該為年輕同誌做個榜樣,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應該重罰。有說,老同誌了,十年八年不出一個錯,精力有限,偶爾出點小差池,可以原諒,應該從輕;有說不能罰,出錯不是一個人的事。周平是當事人,但是報社十幾雙眼睛都盯著這張報紙呢,處理誰都不太妥當。其他經手的人怎麼沒有發現這個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