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背後孕育著非凡的思維考量。
客運段幹的活自己知道,上麵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不管知道不知道,油多不壞菜,一律勤彙報總歸是不錯的。幾頁紙,薄薄的簡報,其實不知殺死了多少工作人員的腦細胞。
文字落到頁麵上,不像口頭彙報那樣張口就來。必須字斟句酌,適合不同領導的口味。活兒幹好了,說到什麼程度,既不能自我表揚,又要婉轉突出自己的成績,讓領導知道本單位付出了多少心血,其中辛苦中隻有身臨其境的人方能品味曆曆艱辛。
幾經輾轉,到了領導案頭。不過幾秒鍾的功夫,就可能調入領導辦公桌下來的廢紙簍。抑或根本沒有機會和相關領導打個照麵,因為領導每天是多麼繁忙,可能零點幾秒的功夫都不願騰出來,直接看都不看就當廢紙賣了。
下級的簡報到了上級那邊,大體上都逃不過這樣的命運。
都知道是這樣的下場,還是要接著前仆後繼的,哪怕其中有一篇文章得到了某領導的重視,得到了一、二十個字的寶貴批示,下級領導也是樂得屁顛屁顛的。
官場的定律就是這樣,下級千方百計地討好上級,各種手段無其不用竭力想引起上級的注意。上級整天琢磨的是討好上級的上級,何來功夫注意下級的一片拳拳苦心,所以下級99%的努力做了無用功純屬自然現象。那級部門、哪個係統、哪個單位都是這樣。
鐵道部的戴部長是一個閑不住的部長。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奔波在全國各地的鐵路線上調研,考察,檢查建設工地的施工質量等等。
這次到濟州來調研的目的有三:首先是會一會老夥計汪茂宙。第二,看一看鐵路在迎接亞運會方麵的工作準備得咋樣。此外,還有幾件私事要處理一下。這些私事非得他本來過來,換了別人還真處理不了。
說來,戴部長和汪局長的淵源還很深。戴萬三這個部長的位置本來是汪茂宙的。因為此前鐵道部的幾個副部長年紀都大了一些,中央決定到各鐵路局考察一個後備幹部,直接進鐵道部任副部長將來好接班。經過綜合考察,最後確定後備的候選人是戴萬三和汪茂宙。
戴萬三以作風雷厲風行、富有改革精神而出名。無論他到了哪個崗位,哪個單位的麵貌都會為之一新。據說,他到海河鐵路局任局長的時候,冬日裏5點半下了班。整個辦公大樓燈火通明,沒有一個敢回家的,隻要他辦公室裏麵的燈亮著,絕對沒有一個有膽量邁出機關大院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