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搡之間
生活圓桌
作者:小刀微微
L小姐一直是位遵守社會秩序的小標兵:看到有人插隊,她會挺身而出當場製止;在提供托盤的餐廳,她每次都主動歸還餐具;從不在電梯裏聊天;從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吃喝喝……但這一次,L小姐被海關警察從人群中領出來問話了。
“說說看,什麼情況?”阿Sir用廣東話發問,但是態度很和藹。“我之前排隊的時候,就一直被她推搡,不停地推,被推了快20分鍾,然後就起了口角。”L小姐也很配合,普通話流利。
推搡這件事情,防不勝防,L小姐遇到的一般都是嗓門巨大的大媽們,或者好動的祖國小花朵們。這次等待過關時,L小姐就心知不妙:每每海關鐵鏈一鬆,身邊的人立即拔腿衝刺爭先恐後地插隊。萬沒想到,這回試圖一次次超越她未遂進而不斷推搡的,竟是位在校大學生模樣的小姑娘。L小姐的行李箱一度被推得“自動”前行,她的肩膀、背、腰、挎包被不停地觸及,像是催促她:“你快走啊,你快走啊,你快走啊……”
第一回合,L小姐杏目一瞪,對方立即廣東話“脫線”問候。幾個回合下來,這位眉清目秀的姑娘聲如洪鍾,廣東話、普通話輪流上陣,竟理直氣壯——“就你這裏最寬敞了,你還要怎樣?”L小姐默默推行,隱忍良久,其實氣得手都抖了,最後舉手拍照。“你竟敢拍我?你侵犯我肖像權!我要告你!”那姑娘立即拿手機做撥打狀。“不用麻煩了。阿Sir,這裏。”L小姐舉手,招呼已經注意到這裏騷動的現場警察。阿Sir沒有料理這些個人糾紛,隻是強調所在空間不允許拍照,監督L小姐刪除手機照片。“天氣太熱,人多,又吵……”阿Sir安排海關帶L小姐單獨過關,最後又加了這麼一句。
事情過後好幾天,L小姐還沒釋懷。她自問當時自己為何不能一笑而過,或者隱而不發——彼時彼刻,怎樣才是最好的應對?她想起數年前的那個周末,她和一位閨蜜在高爾夫度假村打發時間。清晨空氣清新,兩人早飯後愉快地在球場漫步,談星座、聊八卦。閨蜜天生就是個大嗓門,而且引以為豪,結果引得隔壁開球的人頻頻回首。最後一位戴著墨鏡、全身打球裝備的大嬸走到她們身邊,毫不客氣地說:“你們聲音太大了,影響我們開球。”閨蜜當時一愣,頗尷尬,旋即狠狠回了一句:“自己打不好,不要賴我們!”繼續散步,甚至更大聲地說話。
有意無意地,L小姐也抗拒高爾夫,直到多年後迫於工作壓力才正兒八經開始練習——那時,她才明白那個早晨她們這兩個年輕姑娘有多不得體。可惜多年後,L小姐同那位高球大嬸一樣,缺乏提點他人的智慧——那種被戳到舉止失當的惱羞成怒,可能永遠斷送了一個人學習的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