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戰青州張靈義捐軀,托後事龔景結人情。(1 / 2)

有些罪惡是可以補償的。

——文淵孤客

青州臨淄城樓上,青州刺史龔景與臨淄守將張靈(字輔國,三十九歲,有子張應,輔青,十六歲,父子二人皆以驍勇聞名)登上臨淄城頭,看著城外十萬的黃巾大軍不禁有些發怵。龔景轉頭對張靈頗為悲壯地說道:“輔國,朝廷要是再不派援軍來青州,這臨淄城怕是守不住了,吾深受朝廷大恩,不得不以身殉國,隻是可惜了汝一身本領,城破之日,汝還是逃命去吧!”張靈聞言,隨即正色道:“刺史欲以身報國,卻讓吾去逃命,豈不是看不起吾張某嗎?吾這身本領,早就傳給吾兒了,吾願同刺史大人與城同在,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龔景聽他這般決絕,不禁拍著他的右肩讚到:“好個張輔國,真國家棟梁也!”又過了一會兒,二人又聊到各自的孩子,龔景對張靈的獨子張應讚賞有加,張靈也對龔景的獨女龔茜(龔景之女,十五歲)稱讚不已,稱她落落大方,又習詩書禮儀,有大家閨秀之範。這些在龔景聽來,自是非常欣喜,想到:這張家的小子也是英武過人,想來日後若受貴人器重,定有揚名之時,可惜吾家那小子卻沉迷於商略,確實不如那張輔青,不過女兒茜兒好像非常歡喜那小子。這臨淄城才萬餘兵士,也快守不住了,看來吾這女兒卻是要托付張家小子了。龔景想罷,遂對張靈言道:“輔國,以吾看來,吾小女正好配汝兒,不如吾等再結為兒女親家,不知汝意下如何?”張靈自是滿臉欣喜地答應下來。

二人正談話間,忽有軍士報曰:“賊來矣!”龔景遂與張靈各拿兵器,與一眾軍士奮力守城。黃巾軍以韓忠(字開義,二十九歲)為帥,孫仲(字伯期,二十歲)、趙弘(字平益,二十六歲)、高升(字平布,二十五歲)為副將,以孫夏(字仲期,二十歲)為後應,十萬大軍奮勇爭先地衝向臨淄城。三個時辰後,城門就被撞開了,城中士兵也不足五千了,眼看蜂蛹而上的黃巾軍張靈一咬牙,帶著一百士卒衝向了城門,用身軀擋住了黃巾的攻勢,但張靈身邊的士卒也不足十人,張靈自己也滿身都是傷痕,右手拿的鐵槍也被鮮血染成了紅色。龔景見此情景,大呼道:“莫非天亡吾大漢乎?”

黃巾軍這邊,韓忠聞報得知已死傷士卒兩萬,卻是疼惜之色一閃而過,咬牙再次發布命令:後軍補上,加緊攻打臨淄!旁邊的將校卻是眼神木然地將命令傳達下去。突然,黃巾軍後方大亂。卻是劉焉接得青州刺史龔景牒文,言黃巾賊圍城將陷,乞賜救援。劉焉與劉備商議。劉備曰:“備願往救之。“劉焉令鄒靖將兵五千,同劉備、關、張本部兵馬五千共一萬兵馬,投青州來。賊眾見救軍至,分兵混戰。劉備見黃巾後方空虛,劉備謂荀攸、杜襲、關、張曰:“賊眾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勝。今賊後方空虛,可謀之。”荀攸等人皆以為善。乃分關羽、劉信引一千軍突襲黃巾左部,張飛、劉恪引一千軍突襲黃巾右部,唐周、馮悅領精騎兩千襲黃巾後部,鳴金為號,齊出接應。劉備與鄒靖等諸將引六千軍鼓噪而進。賊眾迎戰,卻被唐周、馮悅二人所率的精騎衝亂。賊眾乘勢慌亂欲退,劉備軍中一齊鳴金,左右兩軍齊出,劉備指揮眾將麾軍齊岀。三路夾攻,賊眾大潰。直趕至青州城下,太守龔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戰,卻不想誤中流矢。賊勢大敗,剿戮極多,劉備麾軍圍之並招降賊眾,關羽、張飛、劉信、劉恪、唐周各縛韓忠、孫仲、趙弘、高升、孫夏而回,賊眾遂降,青州之圍遂解。